楊柳依依,微風拂面。
季昌明獨自一人,枯坐在公園長椅上。
表面上,他靜靜的在看不遠處,湖邊嬉鬧玩耍的幾個孩子。
實際上,他大腦正飛速運轉,認真思考自己的匿名舉報,會帶來哪些影響。
出身農村的他,祖祖輩輩都是農民。
按理說,他這么一個毫無家庭背景的寒門子弟,是很難在平步青云、身居高位的。
但他季昌明卻做到了。
人民名義原劇中。
侯亮平大學畢業,分配到漢東最高檢經濟偵查處之時,他季昌明還是只是公訴處的副處長。
等大風廠事件爆發,陳海出車禍昏迷不醒,侯亮平回漢東暫時擔任反貪局局長之時,季昌民就已經是檢察長。
劇中連靠著老婆鐘小艾,扶搖直上的侯亮平,都當著秦局長面發出感慨,十多年過去了,季昌明都成了檢察長。
這話就足以可見,季昌明的進步有多快。
一個毫無背景,也不屬于漢大幫和秘書幫的季昌明。
為什么能在水很深的漢東,進步堪稱神速?
侯亮平說季昌明謹小慎微,連一片樹葉掉下來,都怕砸到頭。
也有大量影迷說他懂得審時度勢,總能在亂局當中,讓自己處于有利位置。
就像在丁義珍出逃那晚。
莽撞的陳海,是打算直接抓捕作為京州副市長的丁義珍,根本就沒打算通報李達康,更沒想過要報告漢東省委。
但季昌明卻及時阻止了他,哪怕明知道匯報請示漢東省委后,會有貽誤戰機、造成泄密的風險,他依然帶著陳海去匯報了。
當高育良和李達康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高育良詢問季昌明的意見,季昌明沒有像祁同偉一樣背叛高育良,站在李達康那一邊。
他很聰明的說,他尊重高育良和省委的決定。
這么說,雖然會得罪李達康,但高育良當時不僅是政法書紀,還是漢東省副書紀,妥妥的漢東三把手。
作為檢察長的他,本就是接受高育良和最高檢的雙重領導,而侯亮平又是最高檢派來抓丁義珍的。
他哪有背叛高育良,支持李達康的道理?
而在后期,季昌明看出沙瑞金是背負重要使命空降漢東,趙家覆滅是早晚的事。
季昌明就敢于和高育良正面硬剛,力保被栽贓陷害的侯亮平、跟祁同偉爭搶蔡成功的司機……
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季昌明沒有靠山也能成功,除了自身足夠聰明之外,就是因為謹小慎微又會審時度勢。
但在激烈的官場爭斗中,光靠這三點可不夠。
他季昌明其實還有一個進步的訣竅,那就是會把握機遇。
別看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
但一到關鍵時刻,他就會果斷出手。
不管是借刀殺人,還是火上澆油。
反正把事搞大,把競爭者搞下去、把潛在威脅抹除,不就有利于自己了嗎?
就像去年,梁群峰還是漢東省政法書紀的時候。
不少國營企業改制失敗,導致工人發不起工資,引發了大量群體案件
漢東宏興電子的職工更是無法無天,還不上貸款,銀行查封廠房和設備,就把銀行的人給打了。
這個案子其實并不復雜,哪有必要捅到梁群峰那里?
季昌明就是故意這么做的。
他篤定以梁群峰鐵面無私的性格,不僅會批示嚴懲不貸,還會下令其他案子也絕不和稀泥。
后來果然如他所料。
梁群峰看到報告后氣得不輕,做出了批示后,還打電話給他,要求嚴厲打擊,絕不助長歪風邪氣。
并電話里通知,漢東各級檢察院要以最快的速度介入相關案件,爭取早審早判、從嚴從重……
最后還特別叮囑,要對違法犯罪分子堅決打擊、嚴肅懲處,要讓所有人知道,法律是絕對不能觸碰的底線!
尤其是那句“不能搞得誰窮誰弱,誰就有理”,更是成了后續辦案的準繩。
而今年。
福林老餐館的案子,之所以搞出‘小錯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