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駕駛的陳清泉,一聽高育良書紀這么說,當然立馬回頭說道:
“這個措施確實相當不錯,如果高速路上不去,這個收費站還堅持收費,肯定又會導致大面積的擁堵。”
“而且以前受制于經濟和技術條件,公路少、路況差,實行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后,公路建設迅猛發展。”
“如今路是修得夠多了,但收費站也多,除了高速和國道之外,很多省道甚至縣道都有收費站,用關卡林立來形容都毫不為過。”
“真要把這些大大小小的收費站拆掉,對老百姓來說自然是極大便利了,對經濟發展也十分有利,可是要事先解決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也最關鍵的,就是收費站拆了,收不到過路費,還欠銀行的貸款該怎么還?即便還清了貸款,以后每年的維護保養經費又從何而來?”
說到這兒,陳清泉抬手指了指車后方,正在破拆的國道收費站。
“像這么一個收費站,土建、鋼架、頂棚、地磅、機電設備,以及配套辦公用房等,得花好幾百萬才能建成。”
“為了確保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服務,雙向八個收費通道,按照三班倒來配置人員,至少就需要24名收費員。”
“考慮到人員輪休,以及必要的技術人員,再加上站長、副站長、會計、出納、廚師、通勤大巴司機等,一個站得配七八十人。”
“這條國道每天的車流量很大,小車每輛五元、大車每輛十元到三十元不等,扣除收費站的運營費用,一年也至少有兩三千萬的收入。”
“因此,一旦大規模撤拆收費站,不僅意味著財政收入會大幅減少,而且收費站大量的職工也需要另行安置,另外還得考慮后期的道路維護保養。”
高育良聽完后,微微一笑。
“說來說去,核心就一個字,錢!”
“財政寬裕,就能把收費站拆了,造福于民。”
“反之,就只有讓它們繼續存在,收費還貸和養護。”
“所以目前來看,咱們呂州還沒有足夠的財力,效仿京州拆國道收費站啊!”
陳清泉有些無奈的笑了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要是有錢,誰愿意讓這些收費站,矗立在國省道上,像一只只吞金獸一樣,不斷收取民眾的財富,還制造擁堵?
但高育良作為領導,他想要效仿京州市。
身為秘書,作為絕對的心腹愛將,陳清泉當然要想辦法迎合。
“其實咱們呂州財力有限,也不一定要像京州這樣,提前還貸然后把收費站拆了。”
“咱們不妨以保障重大工程項目施工,緩解施工期間的道路擁堵為由,暫停收費一年或兩年。”
“或者實行錯峰收費,比如早晚高峰時段,就打開收費欄桿,讓車輛免費通行,其余時候繼續收費。”
陳清泉知道自己作為秘書,是不能幫領導做決定的。
領導想做什么事,自己可以提意見,但決定權一定要交到領導手里。
果然。
高育良想了想后,笑道:
“我看錯峰收費就不必了。”
“到時候為了節約過路費,大家一窩蜂的集中出行,豈不是更添堵?”
“還是第一個提議不錯,既有正當的理由,也有現實的需求,關鍵免費通行的一兩年,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持續還貸,也花不了多少錢。”
說話間,逐漸遠離收費站的奧迪轎車,速度漸漸提了起來。
透過車窗看向斜對面。
一輛接一輛的汽車快速駛過,其中不少都是渣土車和大掛車。
私家車出現的頻率雖然不高,但也是接二連三的出現,絡繹不絕。
高育良不禁想起,之前和趙瑞龍探討過公路收費。
以前窮,又想盡快發展經濟。
貸款修路、收費還債,便應運而生。
然而……
政策是好政策,也確實巨大推動了全國各地的公路建設。
但結果便是,很多地方把收費站當成了搖錢樹。
別說是高速公路,省與省之間設置省界收費站。
國道、省道,甚至一些縣道,都建起大大小小的收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