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一旦發展好了,那可是萬億級的產業集群,對各行各業的輻射效應極大。
漢東要大力發展高質量經濟,又豈能不借用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便利,大力研究混動汽車呢?
而要發展混動汽車,趙瑞龍自然有太多另一個世界的經驗教訓值得吸取,許多經典暢銷車型值得模仿。
就像汽車的購買和持有成本不低,無數家庭往往只會買一輛私家車。
因而空間大、裝載能力強,還有一定的越野通過性的suv,更受國人歡迎。
再加上suv的離地間隙相對更高,可以更大程度避免底部的動力電池組被剮蹭。
所以研制的第一款混動汽車,定位為中型家用高配置suv,自然是再適合不過了。
有了足夠的技術積累,再陸續研發中大型suv、硬派越野車、商務車、微型車,以及不同檔次的轎車,自然也會特別順利。
“不是趙總,你這車……是還沒組裝完吧?”
肖金驊箭步走上前來,抬手指向車內。
“你看車門沒有,座椅都沒裝,中控儀表臺也沒有,各種管線設備就這么直接暴露著,應該還差很多道工序吧?”
趙瑞龍笑道:“這是一臺工程測試車,為了在各種測試中,方便觀察各部件的情況并搜集各種數據,就沒裝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肖金驊略略點頭。
“原來如此,我說怎么車上有那么多管線,分布得還挺雜亂,原來是為了方便測試啊!”
說著,肖金驊再往前一步,來到車頭前。
趙瑞龍也順勢做一番簡單的介紹。
結合車身各種零部件,講述混動汽車的工作原理。
肖金驊是金融圈出了名的學霸,少年天才。
當初他短短五年就在燕京大學,獲得了經濟學和計算機學的雙碩士學位。
如今有實物可看,又有趙瑞龍的介紹。
加上自身又是學過計算機,有一定的理工科基礎。
所以不一會兒,他便弄懂了混動汽車的結構組成與工作原理。
至于為什么要如此設計,還得聽趙瑞龍娓娓道來。
“咱們都知道,咱們龍國的汽車工業盡管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是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這三大件方面,依然和西方存在較大差距。”
“像咱們的發動機,熱效率不高、低轉速油耗大,所以咱們就干脆讓發動機只負責高轉速發電,這樣就能油耗不高,還能發不少的電。”
“至于變速箱,咱們龍國研制手動變速箱是沒問題了,但自動變速箱還不行,別說cvt、at,就連雙離合dct變速箱,都容易卡頓、故障率高。”
“所以咱們就干脆避開這個短板,用一套大功率電動機和相關的控制系統,取代變速箱作為動力輸出,這樣既平穩又高效,動力可以隨叫隨到。”
說到這兒,趙瑞龍蹲下來,指向車輛的底盤。
“為了彌補咱們在底盤方面的不足,以及調校方面的經驗欠缺,咱們就盡量采取更好的設計、更高成本的用料。”
“除了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經典設計之外,咱們的后懸架還不用三連桿,用更容易調校、橫向和縱向約束性更好的五連桿獨立懸架。”
“另外在底盤的用料方面也更舍得下成本,比如懸架的下擺臂材質,就用比鑄鐵更輕,機械性能更好的鋁合金,確保操控和行駛質感更好。”
“為了將來要研制更高端的車型,咱們除了會持續在底盤設計、做工用料方面下功夫,還在研制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電磁懸掛、空氣懸掛等等。”
作為穿越者的趙瑞龍,當然知道在龍國造汽車,必須要避開的三缸機和三連桿,這兩個大坑。
三缸發動機,不管怎么調校,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就是噪音大、震動大,油耗降低還并不明顯。
而三連桿……
那更是會令很多車主車迷嗤之以鼻、聞之色變。
總覺得懸架三連桿支撐性不足,駕駛操控性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