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完了?”
付志航笑容和煦的問道:
“你怎么干?那些合資車企,可是個個都來頭不小呀!”
“像奔馳寶馬一旦通過合資形式在國內造車,就能降低不少成本。”
“成本更低了,自身品牌影響力還不小,你打算怎么跟他們競爭呢?”
趙瑞龍訕笑反問道:“那我得先確定,這競爭能不能公平?”
“不管是為了打壓國產新能源汽車,還是單純只是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亦或者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咱們汽車工業發展。”
“反正他們批準大量的外國車企,到咱們國內打造合資品牌,我并不反對,但要是還給超國民待遇,故意偏袒就太不公平了!”
寥寥幾句話,就讓付志航有點笑不出來。
公平?
哪有什么公平?
在‘唯洋是舉、全盤西化’的思想影響下,根本就做不到公平。
同樣是要投資建廠造汽車,國人和洋人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都不一樣。
你一個龍國人突然說要投資造新能源汽車,別人第一反應就是質疑。
質疑你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懷疑你投資造車是假,騙土地、騙補助、騙貸款才是真。
哪怕你本身就是一家汽車企業,早就有一定的實力和規模,但想要享受各種政策優待也很難。
可換做是一家國外車企,要投資建廠生產燃油汽車……
那歡迎的態度、優待的政策,可就大不一樣了。
沒人會懷疑你的實力!
不僅會有很多人爭搶著求合作,他們還恨不得白送土地。
相關手續的申報審批一定是快馬加鞭。
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福利也必定應有盡有。
資本是貪婪逐利的,能空手套白狼,就絕不肯掏一分錢。
既然有便宜可占,那為什么還要投錢呢?
憑借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加上掌握相關技術。
幾乎不用掏什么錢,就拿到合資品牌不少股份。
簡單來說。
就是出個品牌、給點指導,用龍國人的資金、土地和人才,蓋起工廠組裝生產。
然后將一輛輛技術并不先進,但價格還貴的合資車,賣給迷戀外國品牌的龍國人。
外國車企并沒有投入多少成本,也不需要為國產化做多大貢獻,就能賺走了巨額利潤。
至于那一家家合資工廠……
所剩不多的利潤,還要被股東高管們分走大部分,打螺絲的工人們,只能賺點血汗錢。
合資前說好的技術轉移、說好幫助打造本土研發團隊,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句句空談。
以至于創建已經十幾年的合資車企,別說自主創新研發新車,就連生產多年老車型,都沒能耐自己搞升級換代。
可偏偏就是這樣技術老舊、配置簡陋,甚至還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車型,不僅被官方大量采購,不少老百姓還直呼高級。
由于人們獲取資訊的途徑有限,就連電視、廣播和報刊雜志,也都不是誰都有,大家更容易受到‘口口相傳’的影響。
當身邊的人一個個都說進口車高級舒適、合資車皮實耐用,不像國產車小毛病多,同樣的話多聽幾遍,自然就容易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