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上錫林一把手的方奇鳴,當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而在此之前,葛鈞山想要振興大東北,也確實做了不少工作。
帶著不少專家學者,深入調研考察了許久,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
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現代農業,只是振興戰略中的一部分。
趙瑞龍看過報告,還知道葛鈞山提出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優化提升傳統重工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諸多措施。
這老家伙不僅知道因地制宜,讓東北根據自身特點發展特色產業,還知道參考漢東發展高質量經濟與軍民融合戰略的經驗,讓東北也學習效仿。
比如他知道東北的冶金、化工、軍工等重工企業多,還有不少科研單位和工科類院校,所以就提出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燃氣輪機、海洋裝備等等。
另外,東北地區不僅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也有充沛的水能和風能可以利用。
所以葛鈞山還想到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建設特高壓輸電線線路,讓東北充沛電力外銷到燕京平津,這樣既加強了燕京地區的電力保障,又讓東北地區可以賣電賺錢。
至于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葛鈞山擬定了一攬子的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計劃,還打算花費三到五年的時間完成棚戶區改造,同時還要完善社保體系、鼓勵高校畢業生在當地就業創業。
當然。
漢東這兩年經濟之所以能飛速發展,除了惠龍集團的瘋狂投資引導外,關鍵還在于采取眾多手段,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因而在葛鈞山提出的振興戰略中,直接就要效仿漢東,大力反腐倡廉、轉變工作作風、加快體制改革、重視民營經濟發展。
號稱要在一年之內,就改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丑陋現象,要將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建設得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
趙瑞龍對葛鈞山提出的時間節點心存懷疑,并不覺得沉疴多年的官僚作風一年內就能徹底消除,但對他牽頭搞出來的振興戰略還是很認可的。
能身居高位之人,顯然都不是弱雞。
如果不是善于斗爭、善于學習,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況且如何革新促發展,漢東已經做出了模版,難道抄作業還不會嗎?
而方奇鳴曾是葛鈞山的人,肯定積極參與了振興戰略的撰寫工作。
所以他跟沈總聊起如何振興大東北,自然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晰。
并且還很聰明的,把葛鈞山主張的加快醫療、教育和地產市場化改制給去掉。
顯然很清楚,沈總不想東北地區的振興發展,是建立在看病難、讀書難、房價貴的基礎之上。
“瑞龍,你別只聽咱倆嘮嗑,你也發表一下你的意見呀!”
“我沒意見,您需要讓我干什么,直接吩咐就行了!”
趙瑞龍心里暗想。
宏觀層面的戰略規劃,葛鈞山都已經帶人抄了漢東作業,并根據東北實際情況做了改良,自己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自己如今要做的,就是響應號召,指哪兒打哪兒!
只有繼續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與國家戰略高度綁定,才有更大的希望逆天改命。
“你要這么說的話,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沈總看了一眼方奇鳴后,語重心長的說道:
“投資建高鐵,能極大促進東北地區的振興與發展。”
“但眼下國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也拿不出太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