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簽名活動結束的很快。
簽名結束,薛之主動找了過來,一開口就是驚嘆。
驚嘆完,他看向吳焯,“我能問一個比較冒昧的問題嗎?”
“你說!”吳焯正在整理被粉絲拉扯弄亂的衣服。
“你這張唱片的訂貨量是多少??”薛之謙一臉好奇。
訂貨量指的是出貨數量。
歌手的唱片發行的時候,會向各大唱片渠道商發去樣本,對方聽了以后,如果覺得唱片會大賣,就會交訂金,訂購一批數量的唱片。
然后負責生產cd、dvd等碟片的廠家這邊會按照訂貨數據生產出貨。
“這個沒什么不可說的,又不是見不得人。
我上午剛收到消息,這張唱片在內地的出貨量是70萬。”
“70萬?”薛之謙一臉咋舌,想說兩句夸獎的話,卻又找不到該怎么夸,只能豎起大拇指,“牛,牛,太厲害了。”
吳焯對于這個數據也還算滿意。
這只是現在的出貨量。
后續渠道商那邊店里的唱片賣完以后,肯定還會繼續拿貨。
百萬指日可待。
而吳焯在與華研唱片的談判中拿到了自己歌曲的詞曲、錄音等版權后,與華研唱片重新簽了合同。
大致情況差不多就是版權在歸吳焯以后,吳焯在華研期間,唱片收入需要與華研對分。
這也是華研愿意大力支持,并在宣傳等工作上大力下功夫的愿意。
內地70萬的出貨。
吳焯自己大概算了一下。
除去成本,內地發行商的分成,再扣除內地的宣傳費等其他。
吳焯與華研會有1000萬左右的利潤。
這筆錢,吳焯與華研的分成比例是吳焯4,華研六。
算下來,這70萬的銷量,吳焯有400萬人民幣左右的收益。
相比之前飛輪海的收益,這完全是翻了十倍不止。
想到唱片收益大漲,且自己還因為這張唱片名氣大漲,在內地的影視片酬也大漲,吳焯心里就忍不住有些開心。
轉頭看向薛之謙,覺得這家伙還不錯,就主動邀請道:
“等會活動結束以后,要不找個地方喝一杯?”
聞言,薛之謙目光一亮,“可以啊!”
……
下午,活動結束以后,吳焯跟主辦方打了個招呼,又跟其他幾位一面之緣的歌手相互道了聲再見,便先帶著團隊率先離開了現場。
薛之謙同樣如此。
不過他不是一個人,而是跟張杰一起。
張杰跟他一個唱片公司,倆人還都是參加的我型我秀節目出道,只是隔了一屆……
“你跟吳焯真這么好?他還請你吃東西。”
打發走經紀人,薛之謙帶著張杰就往停車場走。
路上,張杰忍不住心中疑惑,問出聲。
“這有什么奇怪的?我跟你不也是在公司剛認識,下午就一起去吃飯嗎?”
薛之謙大概明白張杰的想法,說道:“別把港臺藝人都妖魔化了,都是人,吳焯雖然火爆,但他同樣是新人。
而且,你沒發現嗎?吳焯年紀不大,他才剛滿二十。
這種年紀……”
“這種年紀怎么了?”
薛之謙正說著一道聲音突然打斷了他。
“額……”看到說話的人,薛之謙有些尷尬的撓撓頭。
他其實想說,這種年紀正是單純的時候來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