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吳焯沒有。
吳焯搖了搖頭。
“鴻姐,你我都知道,公司在我的事業上不但沒有幫助,甚至已經在拖后腿了。
先不說歐美,就連內地的業務,公司這邊都應付的困難。
鴻姐,您仔細想想,這幾年公司給了我什么幫助,我又給了公司什么幫助?
說實話,其實早在08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感覺到了公司在這方面的吃力。
但我沒有說,也沒有怪公司,而是自己去處理那些關系,去打通在內地發展所需的渠道。”
吳焯的話讓葛福鴻微微沉默。
這的確是一個繞不開的點。
作為一個經紀公司,它的作用就是幫藝人處理各種雜務,接各種工作。
而像吳焯這種層次的藝人,這還只是最基礎的。
他們的經紀公司需要有很強的能力幫他處理各種事情。
就像之前吳焯在臺省時天熹幫忙處理的那些事情那樣。
但天熹現在有一個很尷尬的點就是,除了臺省跟新加坡,日本那邊有一點關系,但不多外。
其他地方基本已經不能給吳焯幫助,甚至還要借助吳焯去拓展業務。
如果吳焯在臺省發展也就罷了,但吳焯顯然不是。
他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局限于臺省,而是整個中國、亞洲乃至全球。
如此一來,只在臺省等少數幾個地方有影響力的經紀公司顯然已經不適合他了。
還是那句話,不是吳焯忘恩負義。
而是他的事業已經到了必須離開天熹,才能有更好發展方地步。
就簡單打個比方。
比如f4。
這個組合當年多火。
結果現在,乃至未來呢?
如果f4的經紀公司不是可米這個只窩在臺省等地的經紀公司。
而是一個在內地有不俗影響力的公司。
以f4當時的影響力,他們后續不會成為過氣藝人。
又比如霍建華與彭于晏。
事實上當時的這倆人在臺省也就一般咖位。
但人家眼光好,不把眼光放在臺省,而是市場更龐大的內地,以偶像劇打響名氣以后,馬上選擇了與內地公司進行合作,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中國中國區域內都屈指可數的大明星。
而要是他們當初沒選擇去內地與內地的經紀公司合作,結果又如何?
顯然就不會有他們后來的成就了。
事實上,天熹原本也不算是一個小公司,他們在世紀初的時候是很厲害的。
可惜的是,他們的戰略目光沒放對。
他們以為臺省偶像劇可以一直稱霸全國。
于是就一個勁的窩在臺省,想以臺省為中心輻射整個華語地區。
然后,然后就是這兩年的臺偶逐漸被市場拋棄,國內電視劇以及電影逐漸發展,讓臺省的電視劇徹底成為過去式。
天熹的戰略目標錯了,自然就有相應的代價。
那就是一直著眼臺省的他們,在內地幾乎沒什么人脈,公司的藝人想推銷給內地影視公司都做不到。
除了影視劇方面的資源,其他的各種資源也是如此,都很拉胯。
“真的沒得談了?”
葛福鴻瞇著眼睛。
還別說,她這表情著實有點唬人。
“我應該會自己成立一個工作室,天熹這邊我應該是不會續約了。
不過多年合作的情分還在,我在臺省的業務還是可以交給天熹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