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制作什么項目?有計劃了?”
吳焯看向孔笙。
對方既然想要投資,那說明他們已經有計劃了。
“我打算將《匆匆那年》拍攝成電視劇。”
孔笙快速的解釋。
可能是擔心吳焯不同意,他又信誓旦旦的說道:
“青春片在匆匆那年之后已經在市場上徹底冒頭,我們有信心把《匆匆那年》拍好。”
聞言,吳焯稍稍沉吟了一下。
看得出來,孔笙等人已經閑不住了,想馬上投入到拍攝當中。
不過,吳焯有些擔心這部電視劇會不會失敗。
他記得前世《匆匆那年》的電視劇版本收視率就不是特別好。
“吳總,您覺得如何?”
孔笙期待的看著吳焯。
吳焯思索了一下,問道:“投資多少?你們打算用誰當主角?”
“我們打算用彭于晏!我們計算過,這部片子我們只拍16集。
總投資的話,大概在兩千萬上下。”
聞言,吳焯點了點頭。
兩千萬的投資其實在馬上11年的現在已經算小投資了。
現在的大制作電視劇基本動不動八九千萬。
至于孔笙為什么選擇用彭于晏。
原因很簡單,彭于晏投靠了吳焯的傳奇影業。
也可以說是投靠到吳焯這里了。
這其實并不奇怪。
吳焯現在基本可以說是臺省在內地最大的大牌了。
且與其他人不一樣,他年紀輕輕就轉成了資本。
成為了內地娛樂資本市場的掌舵手之一。
雖然因為他巨星的光環過于耀眼,導致很少有人關注到他這一層身份。
但這里面不包括彭于晏。
這家伙絕對是一個聰明人。
他很懂自己的優勢在那里。
論顏值,實際上他的顏值在這屆藝人當中是不占優勢的。
比他帥的人多了去了。
但他最終卻成為了帥的代名詞之一。
原因就在于他知道自己的優勢。
這家伙為了讓自己在這個行業更有競爭力,簡直是自律到了極點。
拍一部戲考一個證雖然有些夸張,但他的確就是那種為了角色,會下苦心思去鉆研角色職業的人。
自行車、體操、手語、拳擊……
他都達到了一個演員能達到的極致。
當然,這還不是他能成功的全部因素。
他之所以能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受到了臺省資本的力捧。
他、趙又廷、阮經天前世號稱天庭宴,原因就是三人受到了臺省資本的集中力捧。
而這一世,吳焯的出現,天庭宴雖然依然存在,但因為上面有了一個吳焯,資本的選擇都優先到了吳焯這里。
他們拿到的資源自然少了很多。
另外,此時臺省資本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大家也不可能像15年以后那樣主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