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靈之物的煉化已經輕車熟路,沒有費多少功夫。
煉化完成之后,他將神識緩緩沉入了兩儀珠內。
兩儀界果然發生了變化,那道種虛影的邊上,出現了一條寬闊的長河。
與此同時,也許是五行俱全的緣故,冥冥之中,他感受到劍道之種發生了一些不可名狀的改變。
宋宴如今一門心思想要筑基,也沒有太過于去深究長河的特性以及道種的變化。
只覺如今自己的劍道之種,五行俱全不說,還有天上風雷。
心中唯一的念想也自然而然的完成。
一時心境開闊,念頭通達。
他將目光放在了一部淡紫色封皮的小冊子上。
這小冊子造型古樸,上面寫的也是楚國的古字。
約莫八九百年前,前楚遷都至如今的郢京,同時施行了許多改革,其中有一樣便是文字的古體與現體。
雖然凡俗界的事,對修仙界造不成什么影響,但文字的變化還是潛移默化的。
過去將近千年的時間,如今以玉簡記錄的功法、秘術,多是用現體記錄,而像紙質古籍、冶煉銘刻、陣法符箓等,則多是古體。
如今修仙界的修士,基本上都是二者兼會。
封面上用古樸的字體,寫著它的名字。
《紫氣合虛真訣》。
這便是那秦衣曹最后施展的那門秘術,似乎是有著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靈力強度的作用。
在開篇之中,有記載此訣來歷,雖只是一筆帶過,但相較于那些沒頭沒尾的殘篇,已經是好了太多。
此道訣,源于一座上古道宗,名喚純陽宮。
這古籍之中倒是沒說這道宗在何處,只說純陽宮中的兩脈座首之一,昔年因種種原因,出走道宗。
其座下弟子,多有離宗者,想要尋覓其蹤影,勸說他回歸道宗。
這一冊古籍,便是其中一位弟子在外收了門徒,因而流傳下來的。
宋宴將之仔細研究了一番,其理念重在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輪轉。
通過引動朝陽初生時的先天紫氣,激發修士潛能。
其運轉的基礎,則是修煉之人需以特殊行氣法門,在每日日出之際,凝練一縷先天紫氣,儲存于氣海之中。
運轉秘術之時,則是要牽動紫氣,貫通璇璣秘竅,抵住口舌,游走十二重樓。
最終使得靈力如同旭日噴薄一般爆發。
在此期間,丹田氣海便如一座大日熔爐,不斷增幅靈力的威勢。
“紫氣浮關,如日東來……”
宋宴越看越覺得驚異,只覺得此法頗為玄妙,一時之間有些入神。
可回過神來,仔細回憶了一番,卻感到有些疑惑。
當時與秦衣曹對決之時,觀虛劍瞳發現了其人運轉此功法時,這紫氣所帶來的澎湃靈力與他原本體內運行的靈力有些相沖。
他原本想來,這樣的秘術施展過后應當也會有諸多限制和后遺癥。
然而,這古籍之中,卻并未有提到這些缺陷。
限制方面,只是一日之內,不能夠頻繁使用,否則易造成氣沖心脈。
而后遺癥,則只是說修為低下時,施術之后的三日之內會進入到靈力虛弱的狀態,需盡量避免動用靈力法力,否則容易傷及大道根基。
“紫氣”
宋宴喃喃。
原來這東西,是真有特別之處啊……
此書之中提到,即便不運轉秘術,每日吐納一縷先天紫氣,經年累月,能夠潛移默化地改造修士的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