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氣,或如清風拂柳綿延不絕,或如危崖青松傲骨錚錚。
劍意這種東西,玄之又玄。
有的人天資卓絕,多數意境,看一眼便能感同身受,很快就能夠領悟。
有的人雖然資質平平,但若心境恰好相合,早晚,也能夠領悟。
而有的人,資質悟性太差,心境不對,努力的方向多半也是錯誤的,那么也許窮極一生,也悟不得半點。
很顯然,白起屬于第一類。
千涯前輩僅僅展示了一遍。
等回了軍營之中,他仍舊會不斷在腦海之中回憶推演那一式劍招。
某一日,白起枯坐林間,周身草木無風自動,一股難以言喻的冰冷銳意透體而出。
只是這劍意卻與那日千涯所展示的意境,全然不同。
殺伐兇戾,凝煉無比。
鋒芒內蘊,不動如山,動則裂土開疆。
這劍意已有萌芽的苗頭,假以時日,便能以此劍意凝丹。
然而白起卻輕嘆了一聲。
相較于武仙之路,這傳統的真武之道,實在是太慢太慢了。
難怪有這么多人想走這一條捷徑。
自己已經是天資卓絕之輩,走傳統的真武一脈,要想真正成就混元宗師,便要凝丹、蘊丹、抱丹……
這個過程,也許上數百年的時間,都算短的了。
而若是走武仙的路子,數年甚至數月之間便能有所建樹。
數年可抵數百年啊……
武仙真的不好嗎受制于人,與仙朝同生共死,近身肉搏不如真武一脈,隔空斗法也不如煉氣士。
的確不好。
但這條路,實在是太快了。
白起倒不是好高騖遠,隨波逐流之輩。
只是他追尋的東西,本就不是什么自由或是單打獨斗。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男兒就應當橫刀立馬,征戰沙場,封侯拜將,建不世之功。
再者說……
若是能夠讓仙秦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武仙之路,當然也能夠水漲船高。
雄心勃勃而起。
此后,白起暫代將軍之職,率軍擊敗東周氏,后與韓、魏兩氏聯軍會戰于伊闕。
避實擊虛,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
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不戰自潰。
全殲韓魏兩氏之軍二十四萬,攻占伊闕。
白起一戰成名,升任國尉。
秦王接連賜下功法、寶藥、神兵,要重用這個平民出身的武人。
他鐵了心要走武仙之路,他要讓仙秦,成為東荒第一大國。
只是,不知為何。
自從千涯前輩,將那長劍重新煉制之后,白起卻覺得使起來,再也沒有那么得心應手了。
總覺束手束腳,難以全力施為。
即便是修了武仙,成就凝丹之后,也是一樣。
無奈之下,只得將此劍封存。
從此以后,他的征戰之路,便一發不可收拾。
他率軍攻占仙朝楚都,為打擊楚國的軍心士氣,下令放火焚燒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仙楚潰不成軍。
秦王便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武功治世,威信安邦,故號武安。
白起的名號,更是威震天下。
他借助戰場殺戮,凝聚純粹的殺伐之劍意,憑借赫赫軍功,收攏萬千將士與仙秦子民的崇拜與信仰,化為磅礴香火愿力。
尸山血海之下,他身上的威壓一日重過一日,心性也逐漸開始有些狂悖。
長平一役,四十萬趙兵投降。
他以為,趙國士兵反復無常,恐日后生災亂。
于是設計,將趙國降卒四十萬坑殺,只留下部分年紀尚小的軍士回國報信。
一時震驚當世。
其名號,也成為仙朝戰場上最為響亮的一個,令人聞風喪膽。
趙國仙朝,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