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空默默偏過臉,假裝沒聽見。
開什么玩笑!
王城是個銷金窟,一天用度恐怕得好幾兩銀子,可是咱們能夠逗留的?
半路碰到快馬加鞭的郡城捕快、仵作,由趙甲帶領,正急吼吼趕往山神廟查驗現場。他們向當事人董小姐簡短行完禮便匆匆離開了,不敢多加盤問。
正午抵達棲云郡,信天游站立于高大的門樓下呆呆仰望,好奇地用手撫摸磚墻,又把耳朵貼上去聽。
董淑敏簡直懷疑,如果不是有這么多人眼睜睜瞧著,這貨只怕會撲上去用牙齒咬了。
門樓上擺放官府計時的四個銅壺滴漏,呈階梯狀排列。水從頂部的壺依次滴入下一級,最下面壺里的標尺便浮起,露出刻度。
裝置相當重要,由兩個小吏專門值守,護理調節。
每到整數刻度,比方說上午十一點,一名小吏會去轉動巨大圓盤上的指針,城里人瞧見就知道了時刻。如果再轉四分之一格或者半格,就是十一點一刻,或者十一點三十分。
少年覺得很新奇。
這不是活脫脫一口大笨鐘嗎?
圓盤上按順時針方向均勻分隔,寫著“1、2、3、4……12”,而非“壹、貳、弎、肆……拾貳”,或者“子、丑、寅、卯……亥”。
說明,阿拉伯數字流傳下來了。
仗著董小姐的面子,信天游得以上樓近距離觀察,與小吏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
他在虛境里受過嚴格訓練,對時間的流逝非常敏感。發現這具純手工的計時裝置精確到了分鐘,只是無法體現秒。當冬天結冰時,室內會生起炭火保暖,滴漏不受影響。
可以想象,在高科技文明消逝之后,一些基本概念頑強地流傳了下來,例如秒。因為沒有手段實現精準計量,便把它模糊化了。一般指一次擊掌的時間,或者一呼,一吸。
董淑敏鬧不明白,幾個銅壺有什么好看的?真是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
進城之后,信天游東張西望,口里嘖嘖。
……哦,箭樓鼓樓鐘樓,勾欄瓦舍,跟虛境里見過的唐宋差不多……過了一萬多年,居然變回去了……這不是巧合,是生產力和環境、文化選擇的結果。太陽底下無新事,歷史循環往復……
見到巷弄口矗立著一個巨大的圓形器物,上大下小。他屁顛屁顛跑過去,好奇地踮腳看里面藏有什么,又半蹲身子琢磨了一番,用指節敲了敲,不太確定地問:
“陶土制品,表面覆蓋一層粗釉……應該是一口缸吧,怎么擱街角了?”
護衛、婢女默默轉身,似乎被突然出現的奇景吸引。
馬翠花剛要開口,被她爹用嚴厲的眼神止住。
董淑敏聽不懂信天游先前神神叨叨念些什么,這一句話卻聽得明明白白。左右望了望,感覺好生丟人,沒好氣道:
“什么應該,那本來就是一口大水缸,叫作門海。瞧瞧,到處是木頭房子連成片,燒起來可不得了。這口大缸在下雨天承接雨水,平時也挑水裝滿,是鄰里間防火用的……喂喂喂,你連缸都沒有見過,靠什么裝水、防火呀……”
言畢挪開幾步,一臉和對方不太熟的表情。
信天游無辜地抬起頭,心道,哥在虛境里啥沒見過?不光見過米缸水缸氣缸油缸,還見過青銅大鼎,星際飛船,黑洞演化……只是沒在現實中接觸實物,有什么好奇怪的。
他眨巴眼睛,一句話差點把董小姐憋出內傷。
“我住山洞,不需要防火。”
董淑敏恨恨地跺了跺腳,別過臉去,心里直犯嘀咕。
瞧他這一副不著調的樣子,真能治好母親積年的頭痛?要知道,連許多名醫也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