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停歇,余音裊裊,煙霧還沒有徹底消散。
嗚……
低沉蒼涼的海螺聲緊接著響起,三長兩短。數息后,繼以“當”一聲洪鐘巨鳴。這是通知大伙趕往港口方向,不準御空飛行。
雜役、內門弟子急匆匆轉向,才行走出幾十步。
叮……
嗵嗵……
當當當……
海螺聲停歇了,清越的引磬之聲又敲響。雄渾的法鼓,古雅的鐺、鈸齊鳴。鳳簫聲動,琵琶弦驚。
一股神圣莊嚴的氛圍籠罩全島,仿佛天花亂墜,白云繚繞,仙子舒廣袖飛舞于虛空,天門徐徐開啟……
南海派眾人不敢相信耳朵,移動的速度頃刻放緩。
不甚精通音律者疑惑地求證,被問的人擺手無言,只顧歪腦袋聆聽。“哎呦”踩到別人的腳后跟,也不管。
待曲子的前奏過后,眾人嘴巴大張,齊齊傻眼了。
腳下明顯是堅硬巖土,卻如同陷入了松軟流沙,挪不開步子。
這,這這……
雖然前面缺少了高功吟唱與散板應和,分明就是“迎鑾接駕”的科儀!
相傳,臘月二十五天帝巡天下凡,民間道觀從子時起迎接圣駕,即為迎鸞接駕。
道門除了這個至尊儀式以外,像什么除夕夜迎財神、拜太歲,一年中大小神仙的圣誕,甚至初一、十五拜土地公,都有科儀。
修行門派追求逆天飛升,不像世俗的道家有這么多繁瑣規矩,把神靈崇拜搞得如此具體化。
但同為道門一脈,科儀曲目和形式卻保留著,用于齋醮、祝誕,祈福、降妖驅魔、超度、祭奠,或者其它隆重儀式。
像《步虛辭》、《霓裳羽衣曲》、《紫薇八卦歌》之類曲子,可以在任何歌頌神仙的場合使用。
唯獨《迎鸞接駕》,只能用于迎接天帝。
普通貴賓來,奏一曲《迎仙客》足矣。即使道門的教宗、虛空秘境的天人駕到,也頂多奏響《有鳳來儀》,哪里需要動用《迎鑾接駕》?
即使想奏,人家也不敢受用,怕折壽。
無量天尊,這份禮遇已經不能用隆重來形容,人間世界根本就沒有誰承受得起!
天帝巡視下界,似乎不太可能,難道是真仙降臨?
羅裳聽到煙花炸響,號角蒼涼,隨即樂聲奏起,曉得必定是云飛稟告長老們了。
不多時,港口廣場上傳出雜沓腳步和細碎話語,附近的同門齊齊趕到。她卻沒有現身會和,呆呆站立在小山包的茅草后,恍恍惚惚如大夢初醒。
有希望突破,還收到師弟信物,她歡喜得如在云中飄。細思量,卻憂心忡忡。
師弟不相信祖師爺顯靈,只怕會把這個態度傳染給長老。若是導致整個門派大不敬,祖師爺雷霆震怒,降下仙罰,怎生是好?
她喜憂交織,患得患失,連《迎鑾接駕》的曲子也沒有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