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還被一群人簇擁著的李承乾見狀心中冷笑一聲。
這群家伙都是百年難出一個的人精,會猜不出戰報內容?
之所以如此,說白了,就是誰也不能擔擅啟八百里加急的責任而已。
這時魏征站了出來,有些欲言又止。
冷眼旁觀的李承乾見狀,明白他這是要說話了,因為這人向來以果斷敢直言著稱。
果然他躊躇了一會說到:“諸位大人,軍情緊急,如火燃眉,不若我等共覽戰報,若他日陛下追究,吾等當同心協力,共擔此責,如何?”
這些官員能協助李世民鑄造貞觀之治的盛世,就算某些時候心里有些小九九,但絕不是酒囊飯袋,知道孰輕孰重。
當即都點頭道。
“緊急之時,自當權宜行事。”
“沒錯,如將來陛下追究,愿和大人共擔。”
見眾人沒有異議,一直沒開口的長孫無忌說到:“諸位都為社稷盡心于此,不顧個人得失,本官也自當如此。”
說著將手中文書火印揭開后,長孫無忌先看了一遍,而后又交給幾位重臣輪番查閱。
看完后,所有人神色各異,皺眉的,咧嘴的,還有面色如常的。
李承乾此時有些不耐煩,這些人是真麻煩啊,這不耽誤自己去死嗎?
都裝什么呢,這戰報,我都能猜到是什么,你們會提前沒有打算?
現在是貞觀十六年年初,按照歷史這幾年唐朝只有一場大戰,就是跟薛延陀打的偌真水之戰。
著薛延陀是鐵勒部的一支,原為東突厥的附屬,李世民為牽制東突厥,曾支持薛延陀,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
這場戰爭的起因,則是貞觀十五年初,薛延陀向唐朝求親,但被李世民拒絕了,于是薛延陀便懷恨在心,最終發動了這場戰爭。
但其實什么拒絕和親就是個借口,主要就是薛延陀日益壯大,覺得最行了,想跟唐朝掰掰手腕。
李世民作為歷史上數的上的明君,那是個走一步看三步的主,肯定早做好準備了,弄不好中書省都有提前準備好的進軍方案。
一眾大臣,面面相覷了一會,最終長孫無忌說到:“薛延陀首領夷男派其子大度設率數十萬兵馬犯境,如我們不早作決斷,怕是容易陷入被動。”
房玄齡皺著眉跟著說道:“如今東北有高句麗隨時策馬南下,西南有吐蕃虎視眈眈,如果北方邊境不穩,恐怕會引發連鎖反應。”
長孫無忌點頭表示同意:‘諸位議一議把?’
眾臣聞言,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說話,基本上都一個心思,這都是早就擬定的事了,還議個p。
過了良久,還是沒人當出頭鳥。
一直旁聽的武將中,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個膚色黝黑,身形魁梧,滿臉絡腮胡的大漢出言道:“你們這幫人,是真麻煩啊,這事不早就議定了?直接下旨就完了唄。”
他說完后,眾官員一個個依舊眼觀鼻,鼻觀口,沉默不語。
這大漢見狀直接急了:“你們不就是怕沒有陛下同意,怕下旨發兵將來被怪...。”他話沒說完,被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程知節拉了一把。
“咬金,你拉我干什么,我還沒說完呢。”說著就要繼續說話。
程知節卻死命往后拽了他一把:“敬德,別說了,軍國大事自有各位大人決斷,你個大字不是一籮筐的人,跟著插什么嘴。”
尉遲敬德話雖然沒說完,但也算將窗戶紙捅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