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一直持續到下午才結束。
下朝后李世民并未像往常一樣回到書房處理奏折,而是徑直前往太廟。
他本就因剛蘇醒就忙于朝政未能好好休養,早上又收到李承乾逃走的消息。
此時整個人臉色十分蒼白,步伐沉重而緩慢,旁邊伺候的太監見狀關切道:“陛下,保重龍體啊。”
李世民微微抬頭,聲音有些嘶啞:“朕,有數。”
太廟內,燭火幽幽,映照著高聳的牌位,香爐中青煙繚繞,緩緩升騰,彌漫在肅穆的空氣中。
李世民站在大行高祖皇帝李淵的牌位前,神色看似平淡不見喜怒,但雙眸深處卻藏著一絲深深的疲憊。
想自己戎馬半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帝后更是破突厥、滅高昌,擊潰吐谷渾,勵精圖治使百姓安居樂業。
但沒想到竟會被嫡長子當朝指責自己是六親不認之人,還要以死讓將這一切釘在青史上。
其實他心中明白,李承乾到今天這個地步他這個做父親的脫不了關系。
但他沒辦法,從他“行不得已之事”時,就注定,他只要活著就要防著自己兒子。
想到此處他眼中露出罕見的后悔之色,喃喃自語:
“父皇,我難道真的錯了嗎?”
“但這個天下是我打下來的啊,難道我要坐視大哥的屠刀砍向我的脖頸嗎?然后讓他坐上我舍生忘死打下的江山上嗎?我不甘心啊!”
說著他目光變得堅定而沉穩。
“朕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掃滅強敵,建立豐功偉業,朕不后悔,無論世人如何看朕,朕都不后悔!”
說完一甩袍袖,轉身離開太廟。
門外小太監見他出來,急忙上前攙扶:“陛下,咱們現在去哪兒?”
李世民聲音冷冽道:“回太極殿!”
張掖城大營外,李承乾已經是累得不行,臉色蒼白如紙,整個人虛弱到了極點。
他本就疾馳一天一夜,然后又在大營外坐了足足一天一夜,擋住了要求見他們長官的兵卒。
期間又是舌戰眾人,又是以太子之尊迫,可以說精神一直處于緊繃狀態。
這時侯君集自遠處疾馳而來,到后飛快翻身下馬。
“啟稟殿下,部隊已按照您的要求全部改編完成,不符合條件者和不愿從者,全被臣關起來了。”
李承乾一直處于精神、身體雙重緊繃狀態,此時聽到這話,一放松,整個人頓時虛脫,直接大頭朝下直挺挺向前倒去。
幸好侯君集眼疾手快,一把扶住:“殿下沒事吧?”
“沒事,孤,就是有點累了。”李承乾擺了擺手繼續道:“對了,收歸了多少士兵?”
“回殿下,收歸騎兵六千,步卒二千。”
李承乾點了點頭,如此他手中就有接近一萬人馬了,不過步兵對他現在來說沒什么用。
“君集,你從兩千步卒中選拔出精通騎射的,其他我們用不上,暫時控制起來就行。”
侯君集也沒多問,點頭應道:“好,臣這就去辦。”
“對了,不從的士兵和那些軍官該如何處理?”
李承乾想法并未改變,不到絕路時,他絕對不會殺害大唐將士,當即搖頭道:“先關著吧,到時看情況再說。”
這時一士兵疾步跑進營中:“報!啟稟殿下,城外有一人自稱朝廷信使,手持圣旨,稱有陛下旨意傳達,讓我們速度開城門接旨。”
聽到這話,侯君集神色微變,李承乾卻樂了,李世民反應還挺快,不過還是慢了自己一步。
“走,隨孤去看看是什么圣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