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進入摩蘇爾地區后,隔著車窗遠遠就能看到遠處的建筑物群里飄起黑煙。
這里的抵抗武裝已經和美軍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拉鋸戰。
直到目前為止,美軍仍舊沒能完全控制摩蘇爾。
車外漸漸能看到建筑物,不再是荒涼的沙漠,不過城鎮在戰爭中早就變得支離破碎。
曾經繁華的街道如今空蕩蕩的,斷壁殘垣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建筑物被炸得面目全非,街道上散落著碎石和瓦礫,小孩子站在瓦礫堆旁,看著車來車往,眼神中透露出恐懼和迷茫,他們中不少人也許在戰爭中失去了親人和家園,不得不在幼小的年紀里獨自面對戰爭和生活。
而大人們則在廢墟里翻弄著,找到一切還能使用的東西,哪怕是一塊板子,或者一個還沒炸碎的水壺。
在戰爭中,這都是這些伊利哥人為數不多的財產。
天空被烏云籠罩,周圍陰沉沉的,硝煙遮蔽了藍天,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偶爾有攻擊機從低空飛過,像燕子一樣投向遠方,到達目標附近后,機翼下冒出一串串火舌,火箭彈在空氣里留下一道道劃痕,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在遠處響起,隆隆地傳來,不斷在耳邊回蕩。
按照gps的引導,越野車進入了街區,所有人都緊張起來,紛紛把保險打開,槍也拿在手里。
街頭巷尾彌漫著硝煙味,空氣中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偶爾看到幾個行人路過,每個人衣衫襤褸面容憔悴,他們勾著頭,根本不去看這些武裝到牙齒的雇傭兵車隊,腳步匆匆行走在廢墟之間,尋找著生活的希望。
等到達勇士營附近的時候,夜幕終于降臨下來,城市變得更加寂靜和黑暗。
周圍黑乎乎一片,沒有燈光。
當勇士營的營地終于出現在遠處,那是這附近唯一還有電力供應的地方,營地四周全是艾斯科防爆墻。
這玩意又叫現代石籠網,由網狀鍍鋅鋼和內部的聚丙烯制成,大開口就像一個大口袋子,用鏟車往里頭填土就變成了厚厚的墻壁,美軍在伊利哥建立營地多數是使用這種防御系統。
營地四個角上都有崗樓,上面有探照燈,不斷掃描營地外的荒野,那些燈光像是末日煉獄里的孤魂野鬼,崗樓上架起的機槍與值班的美國大兵正在提醒著人們,這場戰爭還在繼續。
越野車到達勇士營門口的時候,門口的一輛布雷德利車頂的機槍已經對準了宋和平他們。
在這里駐扎的美軍是陸軍的一個機械化營,他們在門口設置了一道防爆回廊,要經過這個回廊才能進入營區,并且在回廊前后設置了兩個檢查崗哨,大兵們一個個如臨大敵。
宋和平注意到,在營區門口的道路旁有兩臺已經燒得只剩下底盤的卡車,看樣子是某種失敗的自殺式襲擊留下的殘骸,估計這些大兵是被炸怕了,所以一個個看誰都像武裝分子。
服從大兵們的指示,所有人下車后交出了證件和手續。
在仔細的檢查后,又有大兵上來對車輛進行了一番檢測,直至確定沒有危險的爆炸物后這才向布雷德利戰車上操控機槍的士兵做了個ok的手勢。
光是進門這兩道程序就花了足足十幾分鐘,進了營區,眼前出現了大量的簡易帳篷和板房,到處都能看到美軍大兵在站崗和保養自己的戰車。
營區不算小,所以在進門后很快看到了插在那里的一個路牌,上面寫著前往營區內不同區域的指示箭頭。
勇士營分為abcde五個區,abc三個區是戰斗部隊的營房區,d區是后勤保障倉庫區,e區是一個綜合區,指揮部門和營區食堂以及商店都在這里——沒錯,這里有商店,依舊是百年老店aafes公司開的。
哪有美軍,就有這種軍工復合體企業。
它們就像寄生在鯊魚身上的吸盤魚,美軍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在全世界進行著利益爭奪戰爭,它們就會吸附在這個龐大的軍隊身上,靠啃食食物的殘渣來養肥自己。
根據柯蒂斯上校的指示,宋和平首先要去找這個營區的最高指揮官——曼德斯中校。
中校是個德裔,有著一張不茍言笑的臉,在指揮營帳里找到他的時候,這家伙臉色很不好看。
“你們怎么這個時候來!?”
他的問題令宋和平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最晚的報到時間是明天晚上六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