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300米外的樓頂上,宋和平靜靜地趴著,他的目光如同鷹隼一般銳利,注視著遠處的每一個細節。
那名摩薩德伏擊小組的狙擊手還沒來得及反應,子彈已經穿透了他的腦袋,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整個過程快得連一聲慘叫都沒有發出,只有顱骨碎裂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
宋和平通過瞄鏡目睹了這一幕,鮮紅的血液噴薄而出,他的汗毛開始慢慢豎了起來,就像煙鬼斷糧一整天后忽然吸到了第一口煙——原來殺人是真有快感的!
他沒有在原地多做停留,更沒有必要去觀察后續。他深知對方已經死定了,這一點能夠肯定。那就足夠了。
迅速地,他調轉槍口,這次的目標是54號工廠大門對面小巷子里探頭探腦的兩名摩薩德特工。
在瞄鏡的倍數放大下,宋和平甚至能看清他們從背包里取出的烏茲沖鋒槍。
這種沖鋒槍極其短小精悍,性能卓越,理論射速能夠達到1500發/分鐘,在近戰中,這樣的高射速意味著它可以快速輸出強大火力,在短時間內對敵方形成有效的火力壓制,是秘密行動和室內近戰的利器。
不過,如此高的射速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后續改進的部分微型烏茲沖鋒槍射速更快,不足一秒的扳機時間就可以把20發子彈傾倒完畢,這使得槍身變得極難控制,連續射擊時后坐力較大,影響射擊精度。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設計者最終采取了為螺栓加重等改進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射速,提升了槍支在連續射擊時的可控性,讓其在保持高射速優勢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被使用者掌控,發揮出應有的作戰效能。
濕熱的風裹挾著尼羅河的水腥味,宋和平的食指在扳機護圈上輕叩三下,這是他在203部隊時候養成的習慣——用觸覺確認射擊準備狀態。
與此同時,準星已經套住了其中一名摩薩德特工。努拉黑色頭巾里漏出的流蘇消失在工廠鐵門后時,他的瞳孔驟然收縮成針尖大小。
距離工廠五十米外的另一條大街上,一輛破爛的垃圾車滿載著一車破爛在年久失修的馬路上駛過。
宋和平輕輕壓下了扳機。
噗——
一枚彈頭出膛,準星因為發射而產生震蕩。
宋和平很快將它控制,轉向了另一名特工,在最短時間內第二次扣動扳機。
噗——兩名特工的上半身炸開一團血霧,人像抽調了線的木偶一樣癱倒在地,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kivvari反恐型,鎢合金穿甲彈,果然好用!“
宋和平的視網膜上還留著槍口焰的形狀,大腦中已經自動調出武器數據。
在宋和平干掉第二名埋伏在小巷里頭的特工后,新的槍聲從西北方傳來,那是努拉所在的工廠方向。
開火了!
宋和平的腮幫緊貼槍托,迅速調整槍口,硝煙的味道仍舊彌漫在鼻腔里尚未散去。
瞄準鏡里,五百米外的工廠大樓三樓,一條人影閃過。
那是其中一名埋伏在廠區里的摩薩德特工。
此時的他顯然有些迷茫,因為按照計劃,努拉進入廠區后,小巷里的兩名同伴應該已經尾隨努拉進入工廠,負責切斷對方的后路不讓其逃跑。
可努拉已經進入了廠區,卻沒看到同伙跟進的身影。
他的手按在了耳機上,不斷在頻道呼叫和詢問,想知道哪里出了岔子。
宋和平的準經套住了對方。
風速突然改變。
城市里的風受到建筑物和氣溫等等各種條件的影響,很多時候會產生一些回頭風,很難預測方向。
宋和平要考慮風向和風俗。
畢竟此時他距離廠區有足足500米距離。
他的余光落在對面樓頂掛著的幾件衣服上,屏息等待衣角飄動的方向變得穩定下來。
兩秒鐘后,工廠大樓三樓的那名摩薩德特工打算縮回自己的身子離開走廊的時,宋和平瞄鏡中的準星已經預判了他身體的位移軌跡。
噗——
第三次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