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這樣的討論,在《明朝那些事兒》熱度漸漸淡去之后,周碩的名字又再次出現在了熱搜榜上。
大家看著圍脖上幾條關于周碩的熱搜,不由得苦笑:
“普通人甚至是明星,想要上一次熱搜都不容易,這個周碩卻好像是圍脖的親兒子,隨時可以見到他出現在熱搜榜上。”
也正是因為周碩已經是熱搜榜上的常客,因此大家都對這件事見怪不怪了,網友們得知周碩居然有三篇作品被選入教材,也不甚驚訝。
畢竟《滕王閣序》和《少年龍國說》的質量網友們都有目共睹。
而且不管是周碩千年一見的才華,還是入選教材,這些事情都離普通人太遠,故此網上的討論,多局限在學生群體當中。
但現實里就要熱鬧的多了。
桌子上三本嶄新的課本,打開的時候還帶著新書特有的香味,李清清高興的翻開書:“沒想到你的作品都上教材了!”
家里的叔叔嬸嬸更是第一時間打來電話:“小碩,你真是出息了!居然能上課本!”
“等我以后老了,下去見到你爺爺和爸爸,我也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把孩子教得很好!”
嬸嬸在一旁嗔怪的說:“高興的日子你提這種事情干嘛!”
周碩不由得失笑,連忙說了一些高興的話哄老兩口。
接下來打電話來的是高中班主任蘇述學:“周碩,恭喜你啊!”
“謝謝蘇老師!”
“不得不說,你這次是真長臉!等過兩天上《滕王閣序》的時候,我就跟學生們說,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我的學生寫的。我已經可以想象到時候底下的學生們臉上是什么表情了。”
周碩苦笑道:“現在微博上全是吐槽我的。”
“哈哈!要是我是學生我也吐槽。”蘇述學大笑兩聲,可以看出他的心情確實很好,“這些你不必在意。”
兩個人又敘了一陣子舊,才掛斷電話。
接下來打電話來的是周碩的導師,劉清瀾教授:“周碩,恭喜你啊!”
聽得出來劉教授很高興,周碩也笑著說:“老師也同喜。”
原來劉教授也有一篇散文入選了中學教材。
所以說,劉清瀾教授在創作上還是很頂的。
至于張子良學閥團體,看著周碩師徒雙雙上了教材,嫉妒得已經面目全非了。
張子良的學閥小團體里面,大部分都是學術型人才,創作型人才是很少的。
而這些家伙,除了張子良之外,他們的學術成果其實也就那樣。
幾十年之后,他們的名字就將消失在故紙堆里,而周碩師徒的名字,卻會隨著他們的作品不朽。
這是必然的結果,張子良小團體是靠利益和學術成果維系的,而創作型的人才,往往在學術上不甚用心。
這也是當初張子良為什么對周碩志在必得的原因,實在是后繼無人哪!
周碩兩師徒商業互吹了一番,等掛斷電話,已經是傍晚了。
大忙人周含玉在這個時候才知道這件事,于是掐著飯點打來電話:“老弟,恭喜恭喜!這么高興的事情,是不是應該慶祝一下?作為弟弟,是不是應該請姐姐吃頓大餐。”
周碩還能怎么辦?只能連忙訂了位置。又給周含玉發了定位。
“你自己開車過來!”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