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售會的事情商定之后,周碩就要開始著手寫他的畢業論文了。
他的論文和普通本科生的論文不一樣,他打算把民國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拿出來,作為學術專著通過畢業答辯。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能,獨立分析、解決本專業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部分本科生,都會規規矩矩的寫學術論文以求順利通過答辯,而周碩作為天才橫溢的作家,當然要另辟蹊徑,搞得點不一樣的。
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涵蓋的范圍很廣,可以選擇的方向也很多。
《人間詞話》可以看作是“文學批評”這一類目的學術著作,作為畢業論文十分合適。
《人間詞話》全書不過短短一萬余字,周碩只需要一個下午就可以寫出來。
周碩寫完之后,就把它發給了自己的導師劉清瀾教授。
此前周碩就和劉清瀾討論過有關“境界說”的一些想法,因此,劉教授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并不驚訝。
而當他看完之后,卻淡定不起來了。
“境界說”的核心理論,之前周碩就跟他提過,他還給了周碩一些建議。
然而,這本學術專著所展現的深度與廣度,卻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首先,這本書開創性的提出“境界說”,并且將之確立為評判詩詞藝術的最高標準,超越了傳統詩詞中偏重格律、技巧、派別的局限。
書中認為,“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意思就是說,“境界”是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的藝術世界。
這不但為讀者理解詩詞的審美本質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更將對學術界詩詞藝術甚至整個龍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審美和批評標準,產生深刻的影響。
其次,書中將哲學美學思想與龍國傳統詩學相結合,打破了傳統文學批評的封閉性,極大的拓展了文學研究的視野和深度。
再次,書中提出“造境”與“寫境”的概念,區分了理想派與寫實派,并指出二者并非截然分開,而是相互關聯、彼此滲透。
最后,書中還借用宋詞名句提出了“人生三境界”說,這一解讀已經超出了文學批評本身,回歸了人生哲學的層面,這樣的深度,是普通學術專著遠遠無法企及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文學理論和批評領域的顛覆性學術專著,可以稱得上是開創性的作品。
劉清瀾已經可以預見,這本學術專著,將會對學術界產生怎樣深刻的影響,依托于此,又將產生多少新的論文。
可以說,周碩這一本書,就可以養活許多的研究生、博士生。
劉清瀾創作了幾十年,也稱得上是著作等身,但他的作品里,卻沒有一本可以與之相提并論。
“好一個《人間詞話》!好一個境界說!”他不禁由衷的贊嘆。
當京大文學院的院長陳觀堂看完這本書之后,第一句話就是:“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