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被迫聚餐。
周碩下午即興寫就的那幅長聯,已經被大觀公園的管理方悉心收藏起來,準備拿去找老師傅精心裱裝。
雖然周碩的書法稱不上自成一派,水平還是蠻高的。
再加上他是原作者,寫的時候超常發揮了一點點,書法與文章相得益彰。
便有了真正流傳后世的資格。
大觀公園管理方當場就把墨寶討要了過去,說是放在大觀樓里展覽,同時也借此宣傳一下大觀樓。
畢竟是家鄉的旅游事業,周碩還是很愿意支持一下的。
于是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管理方為了感謝他,又提出請他吃飯作為酬謝。
然后,又邀請了幾個文旅局的人過來陪同。
——作為地方文旅,有這樣的好的宣傳機會,當然必須牢牢的抓住。
這樣的一幅長聯,一個現場一揮而就的故事,足以讓大觀樓成為天下有數的名樓。
本來,事情到這里,也就是周碩,公園管理方,以及文旅局三方的事情,大家在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宣傳,再吃個飯,也說得過去。
結果作協那邊,不知道怎么聽說了這件事,也要跑過來湊湊熱鬧。
周碩寫了《滕王閣序》被采訪,白玉京這個筆名曝光的時候,當地作協就聯系了他,并且邀請他加入作協。
所以現在周碩其實也算得上是春城作協的人。
作協那邊的一些領導,還有一些詩人、作家,聽說了下午的事情之后,簡直驚為天人。
在得知文旅局和公園管理方要宴請周碩到時候,他們表示也想和周碩交流一下創作。
于是,一場原本只有幾個人的小聚,就這樣演變成了一場宴會。
某餐廳,雅間,圓桌。
文旅局的領導坐在主位上,周碩坐客位,李清清坐在他旁邊。
加上公園管理方和作協的人,一下子就有十多個了。
席上多是一些本地的特色滇菜,七月正是吃菌子季節,除了幾樣主菜之外,桌上全是新鮮的山珍。
桌子上擺著幾瓶飯店上的酒,但沒人打開喝。
反倒是幾瓶沒有標簽的礦泉水,被喝得見底。
酒過三巡,飯桌上的氣氛漸漸熱鬧起來。
席間的話題自然圍繞著下午那幅驚才絕艷的長聯展開。
文旅局的領導率先舉杯,語氣誠懇:“周先生,我代表春城文旅感謝您!您這一幅字,一首聯,可是給我們送上了一份厚禮啊!大觀樓的底蘊從此大不相同!這背后的故事,足夠我們做好幾年的文章了。”
“您言重了,這是我應盡的一點本分。”周碩也謙虛著,“怎么說我也是春城人,為家鄉做一些宣傳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