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在家威能未曾真正體現,但還能成為當世顯學的主要原因。
便在于家所創造的故事通俗易懂,很容易得到民眾的認可。
在整個社會高層,雖然沒有什么家弟子的身影,但他的影響卻是涉及到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包括其他的各種當世顯學,也是一邊抵觸家,認為家不該擁有如此地位的同時。
也在借助著各種故事,宣揚自己的流派,讓自家學說更加廣為流傳。
故而,在當下這個時代,正兒八經的家弟子雖然沒有幾個。
但各家學說的弟子,兼修家的,卻是數不勝數。
這才將家這樣一個沒有正經的學說宗旨的流派,給硬生生推到了當世顯學的地步。
除了這些流派之外,還有兵家、名家、雜家、縱橫家…等等,這些在和平環境下難以發展,但卻被眾多君主竭力扶持的流派。
只待發展階段結束,便是這些流派真正登上顯學舞臺的時候。
當然在這個發展階段,最不可忽視的便是農家的弟子,他們雖然沒有什么朝堂根基。
但其弟子基數卻是最大的,可以說,但凡是農田所在之地,便有著農家弟子的身影。
各方君王對他們是又愛又恨,一方面要借助他們發展農業,一方面又擔心他們那龐大的人口基數,會滋生出,想要改朝換代的野心家。
除了這些,便是道家、佛家、釋家、闡家…等等這些治學與信仰齊頭發展的學說。
根植在朝堂與百姓之間,悄咪咪的聚攏信仰之力,也算是一些不可忽視的流派。
在這些學說迅猛發展的同時,各大運朝的發展則是更加的迅速。
甚至有不少的運朝已經完成了初期的積累,開始發動戰爭,吞并起周邊的運朝。
減少一些未來的競爭對手的同時,也借助周邊運朝的遺產,以戰養戰,繼續壯大自身。
就比如,大秦和大周,便是在發展階段脫穎而出的其中兩大運朝。
他們不僅已經完成了初期的積累,甚至已經開始繼續延伸自己的勢力范圍。
不同的是大秦以法度立國,軍隊實力強大,大軍開路之下,對于周邊勢力,完全是一種予取予求的姿態。
直接以強大的勢力,打醒了無數運朝之主的美夢,讓他們黯然的退出這場人皇之爭。
自身所發展的一切,也被大秦直接吞并,以大秦法度進行整合。
而姬發統領下的大周則是和大秦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狀態。
相比于大秦這種優先發展大秦銳士這種精銳力量的方案不同。
經歷過一次人皇之爭,且籠絡過萬千諸侯,組建億萬大軍共同伐商的姬發。
則是更加的看重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的縱橫家學說,以及舌燦蓮花、指鹿為馬,擅長詭辯一道的名家之人。
在姬發的支持下,以縱橫家開導,在大周附近的運朝合縱連橫。
挑起一些小的運朝之間的爭端,然后大周再入場調停,收獲巨大的名氣。
這也使得大周的聯盟隊伍派出后,便被迅速的接納。
組成多方勢力聯盟之后,大周先是用自己的強大實力,占據盟主之位。
然后再運用縱橫家和名家之人,游走在聯盟諸國。
分化、削弱,煽動運朝內部叛亂,大周再以盟主身份介入,調停、執法,暗中掌控聯盟內諸多運朝的軍國大權。
于無聲處聽驚雷,悄無聲息之間大周的實力,已經在這種聯盟狀態下,不斷壯大,并且還擁有著極大的名聲。
大秦和大周被投放虛神戰場的距離并不是太過遙遠。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兩方運朝運用自己的方法兼容吞并之下,兩大運朝也逐漸的靠近,摩擦在兩者之間,開始升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