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靈、憐香聽后,臉上的喜氣略微消了些。
少頃,婉靈開口:“紅袖姐說的是呢,先生您現在是侯爺,侯爺就得有侯爺的派頭,平時待人接物什么的,都要下人伺候,只有婢子三人,確實寒酸了點兒。”
憐香也道,“確實,家里是得添些下人了。”
李青想了想,輕輕點頭,別的不說,單是這么大的宅院,三個妮子就打掃不過來。
“這個好辦,明兒我在府門口貼個招聘啟事。”
三女點頭,臉上卻沒那么歡喜了。
她們也是丫鬟,還是青樓出身的丫鬟。
這時代,丫鬟上位做小妾的事兒屢見不鮮,害怕到時候有別的鶯鶯燕燕,先生就不喜歡自個兒了。
李青察覺出三個小妮子神色變化,好笑道,“好好吃飯,別胡思亂想,先生不是喜新厭舊的人。”
……
清早。
李青貼上招聘啟事,男女各招十人,坐等應聘者上門。
包吃住,一個月一兩,如此豐厚的條件自然吸引人,不多時,就有大量人聚集過來。
李青從中挑選了看著順眼的年輕男女,分散在前后院,而后將府上的規矩說于他們聽,為其安排了住所,并一人發了些錢,讓他們置辦生活用品。
忙碌了一上午,總算是把下人的事辦好了。
中午簡單吃了點兒東西,李青起身趕往皇宮。
老朱這么夠意思,他自然也要拿出個工作態度來。
新家離教坊司遠了,但距離皇宮近了,只有兩里半的腳程。
……
御書房。
李青到時,朱標已經在批閱奏折了。
見他過來,朱標指了指對面的椅子,“無需多禮,坐吧!”
頓了頓,“你左手邊是孤批閱好的奏疏,你對朝政還不了解,先看看學學經驗。”
李青拱了拱手,坐下翻閱起來。
沒多久,他就逐漸失去耐心,太枯燥了,武將的奏疏還好,字寫得難看了點兒,但幾乎都是大白話,簡單明了。
文臣就不同了,好家伙,那長篇大論下來,光是夸皇上的就占了過半篇幅,個別奏疏,明明幾句話就能闡述明白,卻能寫上千字,甚至數千字,著實讓人頭疼。
李青暗暗觀察朱標,只見他眉頭習慣性的皺著,拿著奏折逐字逐句的看,看完之后眉頭皺的更深了些,沉吟好一會兒,提筆寫下處理方針。
而后又拿起另一本,周而復始。
這太子,活得真累啊!
李青感嘆,想想后面的正德、嘉靖、萬歷、天啟,一個比一個會玩兒,一個比一個懂得享受。
相比之下,這個史上最有地位的太子,日子過得甚至不如一個百姓開心。
李青很少見朱標笑,他的眉頭似乎永遠都在皺著,似乎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煩心事。
這一刻,李青竟有些心疼。
“怎么了?”朱標抬起頭,嗓音溫和,“有哪里不懂嗎?”
李青收回心神,拱手道:“太子殿下,臣有一事想問問殿下。”
既然老朱讓他參政,他自然可以過問朝事。
“說吧!”朱標放下手中的奏疏,“什么事?”
李青道,“關于調和漢人、元人矛盾的事,藍玉他……”
頓了頓,“皇后受辱,雖然保密措施做的很好,但那個公主是清楚詳情的,加上人沒了,北元皇帝難免不會心中有怨……”
“這不妨大礙。”朱標難得露出笑意,“元人與我漢人不同,尤其是回到草原后,元人更是恢復了他們原本的習俗,北元皇帝的可敦多了去了,一個妃子對他而言,并不那么重要。”
“這樣啊!”李青稍稍放了心,“那…皇上準備如何安排他呢?”
“在京師給他建造一座府邸,給其王侯待遇,皇子也要留在京師,公主、大臣,則是分散去北平、大寧、大同這些區域,由他們出面,在大明官員的輔助下,與元人進行調和。”
朱標一臉欣然,“等元人說漢話、穿漢衣,再過上幾代人后,就都是我漢人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