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指揮使、按察使……一眾官員,盡皆到來。
李青如法炮制,繼續采用不講理戰術——要么把倭寇剿除干凈,要么在座的各位,去見閻王!
這么好做的選擇題,浙.江地方官自然知道如何辦,當下便馬不停蹄地去辦了。
之所以這么順利,都歸功于唐賽兒叛亂,朱棣大開殺戒,如若不然,李青這一招,還真不見得這么好使。
地方官吏清剿倭寇熱火朝天,李青卻優哉游哉,帶著小妾游起了西湖。
眼下雖過了陽春三月,但依舊是游西湖的好時節。
李青租了艘小船,蕩漾在湖面上,聽琴弄曲兒,下棋垂釣,好不快哉。
……
大半月后,浙.江倭寇盡剿,李青轉戰江.蘇,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好用。
何況,福.建、浙.江兩省的剿倭行動,都完成的很好,江.蘇地方官還能說什么?
只能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全力剿寇!
李青繼續游玩,逛靈隱寺,游姑蘇園林……
五月下底。
朱棣的圣旨來了,召他即刻回京。
李青沒辦法,只得將事務交給于謙、小李子共同完成,自己帶著三女趕赴京師。
他隱隱有種不詳的預感,京師多半是又鬧騰起來了,而且鬧騰的還不輕。
說到底,還是朱棣老了啊!
不僅是他老了,那些善戰的大將也老了,不說久遠的開國功臣后代,就算是靖難功臣后代,也沒幾個能拿的出手。
這些功臣的后代自成一系,享受著父祖輩的福蔭,卻沒啥本事,儼然和官紳無異,甚至能量之大,猶勝官紳。
隨著發展,他們的利益逐漸和文官世家一致,漸漸地,勛貴已經無法用來制衡文官了。
當然,大明軍隊的實力依舊強盛,且不缺大將,只不過,這些大將沒有形成派系,也無法和文官體系的官紳抗衡。
更別說,以后的勛貴也會進入官紳體系了。
“難搞啊……!”李青長長一嘆,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先生……是不是又在為國事操勞?”婉靈試探著問。
李青輕輕點頭:“嗯,朝堂局勢不太好。”
“恕妾放肆,妾以為……先生這是庸人自擾。”
“哦?”李青訝然,“怎么說?”
婉靈笑著說:“世上哪有事事順心如意的啊,如先生這般的好人更是少的可憐,絕大多官員,都是先為自己的小家考慮,再為大明這個大家考慮,甚至……”
“甚至大部分官員,為了自己的小家,損害大明這個大家。”憐香口無禁忌,替她說了出來,“那些個讀圣賢書的人,可沒幾個好東西。”
紅袖瞪了她一眼,憐香恍然驚覺,訕笑道:“先生,我不是說你哈。”
“嗨,沒事兒。”李青自嘲道,“先生可不是什么讀書人,我連科舉都沒參加過。”
“所以呀,”婉靈繼續道,“人人為己,僅極少數人為公,這一小撮人呢,或許可以改變少部分事情,甚至一個時間段的事情,但……
無論這些人再如何努力,也難以改變本質,何必徒增煩惱?”
紅袖接言:“是呀先生,你別老是給自己增加負擔,你又不欠誰,干嘛那么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