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笑笑,又問道:“關于走私,蹇尚書怎么看?”
你好好扎針行不行,老頭子我還沒活夠呢……蹇義強忍著吐糟的沖動,干笑道:“這個……開海還是有諸多好處滴,圣明無過皇上,皇上不是都說朝廷要開海禁嗎?”
上來就拿皇帝做擋箭牌,不愧是老混子……李青腹誹一句,沒有再問。
從蹇義的反應來看,情況并不嚴重,至少這群人知道遮掩,從心里上認為自己做得不對。
李青安靜針灸,蹇義也松了口氣,氣氛和諧。
半刻鐘后,李青提筆寫下一副藥方:“按方抓藥,每日服三次,七日便可徹底消除寒氣。”
“多謝李尚書施以妙手。”蹇義起身感受了下,贊道:“李尚書真是華佗在世,本官現在感覺好多了。”
那是你心理作用,其實不治也沒關系……李青謙虛笑笑,“下一位。”
夏原吉上前,“有勞了。”
“夏尚書客氣。”
……
忙碌了一上午,總算是把這些人打發了,李青吃了個午飯,去兵部衙門逛了一圈,打完卡,回來躺尸。
次日。
一大早,朱瞻基就來了。
李青也是沒了脾氣,想睡個懶覺咋就這么難呢?
“啥事兒啊?”
“青伯,出事了。”朱瞻基道,“吏部尚書蹇義,內閣學士楊士奇,刑部右侍郎楊勉……下了大獄。”
“好家伙。”李青幸災樂禍道,“上次坐牢的病根兒剛祛除,他們又迫不及待地進去,真不知這牢里有啥好的。”
朱瞻基無語:“你怎么還笑得出來?”
“難道我還哭不成?”李青翻了個白眼兒,“讓我猜猜啊,嗯……他們是不是因為海禁的事兒,進的大獄?”
朱瞻基面露震驚:“青伯你真是神了,這你都猜得出來。”
“小意思。”
“那你有辦法嗎?”
李青搖頭:“他們自己找死,我干嘛要有辦法。”
“……”朱瞻基道,“今兒早朝,他們勸皇爺爺立即開海,皇爺爺沒同意,他們苦勸,然后就被下了大獄,其實我覺得,提前開海也沒什么不好。”
“怎么說?”
朱瞻基道:“隨著永樂豆、永樂米的廣泛種植,幾乎不存在糧食危機這個問題,就算江南大面積種桑,也不會導致百姓餓肚子。”
“但會導致南民北遷受阻,影響大明經濟、糧倉,北移的大略。”李青持不同意見。
“我認為不會。”朱瞻基反駁,“這些年我也沒閑著,對朝堂上的那些事兒,看得明白,群臣很懂得人情世故,也很遵守規則,
皇爺爺若同意開海,他們必定不會得寸進尺,反而會投桃報李,在百姓遷徙的事上更加賣力;
因為,他們是聰明人,聰明人想的是持續發展,而不是一錘子買賣。”
李青詫異地看向朱瞻基,“不錯呀,領悟的還很透徹,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百姓的心理?
一旦提前開海,江南百姓的生活,定然直線拔高,他們還會來北方嗎?”
朱瞻基呆了呆,苦笑道:“我是真不想再內耗下去了。”
“我也不想,但哪能事事順心如意啊。”李青嘆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又有幾人沒有私心?”
朱瞻基想了想:“能不能折中?”
“你可以試試,不過可能性不大。”李青不抱期望。
“你跟我一起吧?”朱瞻基親熱道,“皇爺爺最聽咱倆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