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朱瞻基欣然道,“據三寶遺書所述,此作物葉如艾,花似榴,高三四尺,可結二三十實。”
“這么高產?”于謙震驚,喃喃道:“這豈不是比永樂米要高產數倍?”
朱瞻基嘆了口氣,遺憾道:“別急著開心,這并不是糧食,而是蔬菜,無法長時間存放。”
“這樣啊。”于謙興奮的神色斂去許多,但仍振奮,“只要能吃就成,吃這省那,總歸是好的。”
“倒也是。”朱瞻基也笑了,取出三寶畫的圖,“宣德茄就是這個,你看看,下面有種植過程,注意事項。”
于謙接過,看過后感嘆:“真高產,便是蔬菜也極好。”
頓了頓,“臣觀這作物類似紅柿,又是從西洋引進的,不如叫西紅柿如何?”
朱瞻基:(¬_¬
于謙:“……臣多嘴了。”
朱瞻基翻了個白眼兒,哼道:“你去趟江南,選幾個地方試種,先看看效果,對了,代朕去看看李青。”
于謙嘆了口氣,“永青侯離開了。”
“離開了?”朱瞻基驚詫道,“他去哪兒了?”
“臣也不知道。”于謙搖頭,神色難掩傷感,“去年入冬前走的,他把永青侯府轉讓給了表親。”
“表親……”朱瞻基閃過一絲恍然,旋即又浮現抹傷感,“也好,就讓他歇歇吧,他也是該歇歇了。”
于謙聽不懂,但也沒深談,問道:“皇上,臣什么時候走?”
“回去收拾一下,明兒就去吧。”朱瞻基補充道,“快去快回,朕又要處理國事,又要教導太子,可忙不過來;
眼下已過了種植季節,你先做下準備工作,年前回來,明年朕會讓其他人接管。”
于謙無語:“皇上,翰林院那么多才子,您大可……”
“不讓他們教!”
“那內閣呢?”
朱瞻基淡淡反問:“你覺得呢?”
于謙已不是官場新丁,細一思量,也覺得自己這一提議不妥,于是不再多言。
朱瞻基淡淡道:“若非李青力薦,朕也不會讓你這個兵部侍郎教導太子,好了,你去準備吧。”
“臣告退。”于謙拱手,轉身離開。
朱瞻基起身走出學堂,見跟大伴玩得不亦樂乎的兒子,滿臉的慈愛,輕嘆:“還是小孩子幸福,沒那么多煩惱。”
“兒砸。”他伸出雙臂,“過來。”
孩童轉過身,顛顛兒奔來,“父皇……”
一下撲倒他懷里,朱瞻基將兒子舉高高,騎在自己脖子上,“走,父皇帶你騎馬。”
“父皇,兒臣不正在騎嗎?”
朱瞻基怔了怔,將兒子放下來。
少頃,孩童哭的哞哞叫。
朱瞻基欣然感嘆:還是得給他一個完整的童年。
……
海洋貿易如火如荼,給大明帶來了高額賦稅,大明現在的稅收不亞于宋,若是再發展個十幾數十年,定然超越宋朝賦稅的巔峰時期。
朱瞻基滿臉欣然,這么堅實的基礎,即便兒子無大才,也不甚打緊。
他做的已經夠多,夠好了。
我祖孫三代的辛苦奮斗,造就的大明,絕對是建文那一支做不到的……朱瞻基心說。
“父皇……”孩童哭著說,“還騎馬不騎馬啊?”
朱瞻基眉間一挑,接著,孩童哭的更大聲了:“兒臣說的是真的馬。”
“哈哈……走,父皇帶你去騎。”
小孩子傷心來的快,去的也快,很快,眼淚盡去,開心地笑了起來。
大手拉小手,父子倆搖著手,一路往外走。
東苑,演武場。
朱瞻基將兒子放在馬背上,翻身上馬,笑問:“怕不怕?”
“不怕。”孩童滿眼的開心,哪里有半分害怕神色。
“好,不愧是朕的兒子。”朱瞻基哈哈大笑,猛地一抖韁繩:“駕……!”
戰馬前蹄揚起,近乎直立而起,孩童臉登時就白了,“父皇,我要掉下去啦。”
“有父皇呢,怕甚。”朱瞻基一揚馬鞭,帶著兒子在校場馳騁……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