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祁鎮從決定出兵,到出兵,只用了六天,是的,只用了六天,六天集結五十萬大軍,除非大明士兵坐汽車、高鐵。
3:真要是五十萬大軍盡皆埋骨,于謙再牛,面對呼嘯而來的瓦剌騎兵,也無計可施啊!
明史沒有任何記載,朱祁鎮帶了五十萬大軍。
這個數字來自劉定之《否泰錄》,貌似談遷的《國榷》也有提到,不過談遷是明末人,就不說了。
劉定之是明正統元年的進士,他的話有參考性,但他前腳說完五十萬大軍,后腳又加了句他也是聽說的,就……很離譜。
說了這么多,并非是為朱祁鎮洗白,只是想讓寶子們知道,明英宗絕不是影視劇中的那般不堪。
寫這一卷,負面評論太多了,數據也很差,因為大家喜歡看大明文,就是因為喜歡明朝;
因為喜歡明朝,所以心理上想追究讓大明衰落的責任人,而朱祁鎮成了一個宣泄口;
青紅可以無腦站隊,以獲得更好的數據,但不想違背操守,青紅也是明粉。
接著嘮,
朱祁鎮殺于謙,這個沒得洗,純屬混賬,也不是聽信了石亨、徐有貞等人的讒言,就是他自己要殺的,無非就是于謙權柄太大,又是朱祁鈺手下的頭號大臣,他無法容忍。
土木堡之變造成的傷亡大概在3~5萬,也可能更多些,但絕不超過八萬,這些也都是朱祁鎮的過失,并非什么王振怕踏苗,王振就是個背鍋的,事實就是朱祁鎮自己菜,他根本不會打仗。
事實上,正統一朝,朱祁鎮不親征的情況下,仗打得還是挺好的,幾乎都是明軍在贏。
有人說,朱祁鎮被俘后,若是自刎殉國,還敬他是一條漢子,輸不可怕,但叫門就是他的不對了。
這種說法不符合實際,朱祁鎮沒理由自殺,崇禎殉國是大明要完了,朱祁鎮被俘,根本上升不到大明亡國的高度,
也先只是想用大明皇帝換錢,效仿靖康之變而已,不過他的野心更大些,想要回大明京師,昔年的元大都,僅此罷了。
也先不傻,他也知道自己根本掀不翻大明!
可以說朱祁鎮只要回大明,他依然是皇帝,他自然不會自殺,當然,這很丟人。
且朱祁鎮也沒想到,朝廷會另立新君。
明月評價:朱祁鎮人生兩大污點,打敗一仗,殺錯一人,
這一點青紅十分認同!
不過后面半句:他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皇帝;
這一點,青紅不完全認同,縱觀歷史,朱祁鎮的確不是,但單看明朝,他稱得上是好皇帝,功大于過!
引用那位老爺爺的一段話:
“《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外,其余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其實青紅也是想用筆墨,書寫一個相對客觀的朱祁鎮,奈何很失敗,大家都不喜歡朱祁鎮,從心理上排斥他。
李青也在彌補大明遺憾,比如:讓百姓生活的更好。
最后補充一句:這一章完全是從歷史的角度,客觀評價一下明英宗朱祁鎮,
跟劇情無關!
跟劇情無關!
跟劇情無關!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