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則是越打心越涼,只戰斗了半個多時辰,便撤了軍。
下午,又打了一場,勉強打了一個時辰,就再次撤去。
李青知道:“這場仗快要落幕了,大概后日大明的真正援軍就會趕到,韃靼要么今夜殊死一搏,要么今晚就跑。”
啃完饅頭,李青拍了拍手,翻身上馬。
石彪急急上前,“你干嘛去?”
“去德勝門,”李青有些頭疼,這石彪沾上他了,他去哪兒他跟哪兒。
“我也去。”
“……走吧。”
——
德勝門。
于謙只匆匆抽調了八千人,但韃靼的人數更少,主要是昨夜跑的人太多,韃靼的兵力也不夠用了。
今日的戰斗格外溫和,雙方折損都很小。
這正是于謙想要的,他不怕拖,拖越久越好,再拖兩日援軍可就來了。
于謙立在城墻上,幽幽舒了口氣,心神放松,想到昨夜石亨說李青回來了,他更是舒心。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只是……不知道太上皇如何了。
“唉……!”于謙嘆了口氣,忽的眼角余光出現一個熟悉身影,他連忙凝神去瞧,城下之人可不就是他心念念的李先生嗎?
于謙眼角有些濕潤:果然,李先生還活著。
李青看著城上的于謙,喊道:“于尚書,下官有事稟報。”
“哎,先生稍等,我馬上下去。”于謙匆匆回了一句,接著吩咐親衛去找繩子。
不久,于謙拽著繩子,一點點蕩下來。
韃靼不退,城門不開是他說的,他不能食言而肥。
于謙下城后,快速上前,打量了一圈李青,見其沒有大礙,欣然道:
“幸好先生無恙。”
李青笑笑,問:“九門的情況具體如何?”
“主要是安定門的折損過于慘重,德勝門好上許多。”于謙回道,“至于其他門戶,折損都非常小,韃子只是牽制他們,本來主攻德勝門,后來有把重心放在安定門上面……”
于謙解釋著目前局勢。
李青聽著,時不時地點下頭。
石彪驚訝壞了,這李七品還真是跟誰都不客氣,連面對負責京師保衛戰的于尚書,都是神色平和。
甚至……他有一種錯覺,不是李青跟于謙熟,而是于謙跟李青熟。
李七品這也太拽了吧?
簡直就是……他的偶像。
“韃靼撤軍大勢已定,但可能晚上,亦或明日會殊死一搏。”李青沉吟道,“咱們還有近十二萬人,他們可能連咱們一半兵力都沒有,
所以……反攻吧!”
“這…怕是不妥吧?”于謙有些遲疑,“我們只要守住,他們自會敗退,用不著冒險啊!”
“話是這樣說,但……這最后的殊死一搏,不得不防。”李青嘆道:“德勝門,安定門他們肯定不會再攻,定會孤注一擲的選擇其余七座門戶之一。”
石彪連忙幫腔:“韃靼真若集結所有兵力攻其一點,咱們真不一定擋住,京城這么大,馳援未必來得及,
即便來得及,他們調頭去攻一座空城門,該如何是好?”
石彪拱手道:“于尚書,真還不如聽李七品的呢。”
于謙沉吟好一會兒,道:“近十二萬大軍,一下子集結不出來啊!”
“現集結出幾萬,俺們先打著。”石彪推了推李青,“李七品,你說呢?”
“……”李青無語:這廝不會以為我就叫李七品吧?
李青道:“抽出六萬,余下的繼續守城。”李青說,“韃靼現在氣弱,咱們越強勢,他們越害怕。”
“主要目的不是一戰,而是將韃靼最后的殊死一搏扼殺在搖籃。”李青道,“否則少不得要重復安定門的慘烈。”
“六萬步卒對上六萬騎兵,不占優勢啊!”于謙皺眉道。
李青笑了笑:“這你就錯了,你要搞清楚,韃子來是攻占京師的,不是來殺明軍的,明軍都殺出去了,他們自不會死磕,只會加劇退兵的心思。”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