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閑為入京考生提供良好的食宿和學習環境,籠絡了不少人心。
不過文武百官也并不在意。
科舉制剛剛發展,再怎么玩也玩不出來什么花樣。
但許閑今日依舊在朝堂之上,令文武百官十分驚訝。
“什么情況?許公子絕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他在朝堂估計又有事情。”
“沒錯,而且事情應該小不了。”
“景王不在上京城,張錦是被冤枉的,還能有什么大事?”
“不好說,但肯定有事。”
文武百官議論紛紛。
許閑出現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是好奇。
不多時,蘇云章自殿外而來,坐到龍椅之上,不怒自威。
許閑順勢上前,拱手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哦?”
蘇云章明知故問道:“你有什么事情直言便好。”
文武百官更是下意識屏住呼吸,看向許閑。
許閑還從來沒有在朝堂之上提出過問題。
“是,陛下。”
許閑緩緩開口道:“永興坊區和永興鏢局,雇傭了很多入京參加秋闈的考生,臣也時常跟他們聊天,雖然秋闈已經臨近,但臣卻在他們身上看不出任何希望。”
蘇云章眉梢微凝,疑惑道:“這是為何?十年寒窗就為今朝,他們為何看不到希望?”
許閑解釋道:“因為秋闈好考,春闈難熬,以往春闈三百貢士,北方考生能錄取者十不存一,而且自從楚國成立以來,幾乎都是這樣,那么臣想問一問,若是這種結果,科舉考試公平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北方學子是傻嗎?他們不傻,他們只是缺少良好的教育資源,那這樣的問題是他們造成的嗎?是他們能夠解決的嗎?既然不是,這結果為何要由他們來承擔?”
“我楚國興科舉,是為了公平取士,而不是變成南北分化,南北對立,這樣絕對不利于朝廷的穩固和發展。科舉考試,需南北兼顧,北方學子考上貢生者十不存一,非科舉初心,非天下公道!”
此話落地。
文武百官皆是一驚。
他們知道許閑入朝堂,這件事絕對不簡單。
但他們沒想到許閑竟然是為北方學子鳴不平。
蘇云章看向蘇禹,問道:“太子,許閑所言可是真?”
蘇禹拱手,“回父皇,許閑所言非虛,自從楚國成立以來,春闈考中貢生者多是南方學子,北方學子寥寥無幾,北方學子也因此怨聲載道,朝廷卻是無力解決。”
蘇云章眉頭緊皺,沉聲道:“什么叫無力解決?朕讓你監國,就是讓你解決問題的!你跟朕說無力解決是什么意思?”
蘇禹忙道:“兒臣無能。”
蘇云章朗聲道:“既然你無力解決,朕今日就好好給你解決解決,科舉取士原本就是為了公平,如今南方學子霸榜,這公平從何而來?”
話音剛落。
門下侍郎張睿站出來,揖禮道:“啟稟陛下,老臣有句話想講。”
蘇云章眉梢微揚,點點頭,“你說。”
張睿直言道:“陛下,臣以為此事不能怪太子爺,因為科舉制度本來就是公平的,選拔方式相同,考題相同,南方學子霸榜那只能說南方學子優秀,北方學子不夠努力。朝廷總歸不能因為南方優秀,便質疑科舉的公平公正吧?”
“所以臣感覺,科舉公平不用質疑,南方學子優秀,應該從北方學子身上找問題,而不應該從科舉制度上找問題,不然豈不是本末倒置?”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