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個頓時都有些火力不足恐懼癥。
這火炮就是爹,火炮就是娘,有了火炮才能有個有爹有娘的溫暖的家。
“這火炮數量也有點太少了吧!”
大明臣民也不知道誰如此大放厥詞。
“這百架火炮可比千軍萬馬,怎么還嫌少?”
四周之人不禁反駁。
“當然嫌少了,這才一百架火炮,我心里甚是惶恐!”
“什么時候我們一人一家一架火炮,從我心里才能舒坦起來!”
此話一出。
這大明臣民不僅不覺得有些荒唐,甚至還頗為贊同。
“經你一說,確實如此!”
“火炮確實少,我家人多要兩個!”
“看來我得讓我婆娘做飯,稍微咸一點!”
“多吃鹽多交鹽稅,這大明才會有諸多火炮!”
……
火力不足恐懼癥,果然是華夏民族基因里自帶的,之前一人一把長槍一把刀劍,現在得一人一架火炮,往后這不得一人一架航母。
過分嗎?
一點都不過分。
簡直是極度合理的要求。
……
趙匡胤回去之后立馬做了大量調控,火藥制作在大明已經日漸成熟,立馬召集能工巧匠,號召附近臣民帶頭開采火藥原料。
這可是個消耗品,務必要準備齊全才可力北上,半個月的時間全部都在制作火藥,幾乎都在趕制,日夜不停終于有了足夠的火藥物料。
時候已到!
趙匡胤力爭北上。
長沙城下十萬大軍集合完畢,經過兩個月的蟄伏招兵買馬湊夠十萬大軍,趙匡胤要北上。
趙匡胤開國宋朝之時,燕云十六州到死都沒有收回來,也是他的一塊心病!
作為帝王之將,既是開國皇帝又是征戰將軍,一生戎馬而未能做到統一中原,他這輩子都咽不下這口氣。
如今天道垂憐,讓自己互換到明末時期,還給自己這么多精兵強將上百架火炮,在大宋初期未完成的愿望如今勢必完成。
趙匡胤心中所想。
“燕云十六州朕到死都未曾見過,如今正定要看看這燕云十六州的大河山川,秀麗美景!”
“大宋未經之途,朕要在大明好好走一遭!”
隨即趙匡胤身披盔甲手持大明之旗,位列十萬大軍開頭位置高聲吶喊道。
“今日諸位隨朕一起北上收復故都,事成之后建功立業封王封侯,華夏之族絕不屈居于蠻人之下,剿除寇賊復我華夏中原國土!”
趙匡胤不僅僅是為大明而征戰,也是為了自己的大宋,是為了這泱泱華夏中原國土。
大明好男兒怎可放過這建功立業,興族振旺的機會,個個皆是熱血沸騰,誰能拒絕自己重開族譜,開宗立祠,每年清明享受頭香的誘惑。
大家摩拳擦掌毫無退縮,十幾歲的孩童六十歲的老人個個都是眼神鋒利,長沙城下集結之后趙匡胤領頭兵,皇帝開道親自帶兵打仗,甚是鼓舞人心。
中間火炮聚集十萬大兵每向城外走一下,便撫摸大炮一下,這是天道好運。
百架大炮留下二十架用于兩湖南方地帶守城之用。
剩下的大炮跟隨趙匡胤一路北上,完成天道給的第二道任務!
誅殺闖王李自成,收復故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