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以來,他們似乎是在窮鄉僻壤之地看到了天上來客,很難想象自己毗鄰之所竟然有這等龐然大物,雄獅豪壯。
更主要的是,這樣的雄獅從未想過要吞并,似乎是天神之眼對這種蠻夷之地絲毫不放在眼里,滿眼都是不屑,這等之物不配入大明這頭雄獅的眼!
鄭和下西洋展現的是大明的實力,就是要告訴他們,只要大大明在一天,他們永遠就只能夠俯首稱臣,永遠跨不過大明這一座山。
更主要的是還給他們帶來了精美的瓷器,綿軟的絲綢,各種他們絲毫想象不出來的藝術造詣。
在他們心中已經埋下了一顆沉浮已久的種子,擴大了大明在整個東南亞市場的影響。
而且鄭和下西洋僅僅只是做這些表面功夫恩威并施嗎?
非也。
鄭和下西洋打開了海外市場,以大明官方的名義進行朝貢交易,雖然為了防止海域邊關倭寇之亂,實行了海禁之政,但是卻以朝貢打開了上層官方貿易往來的通道。
帶過去的金銀瓷器,帶過去的青花造物,完成了以大明官方為主的貿易往來,一個青花瓷碟在大明只賣十幾文錢,但是去了東南亞之地倒手一賣就變成了五百文……
下西洋為整個大明帶來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的融入,重歸了國庫,大明也因此變得富有了起來。
同時從東南亞地帶帶回來的香料木材等天然作物也為大明注入了更大的經濟活力,而這些趙匡胤向來都不知道。
在宋朝時期雖然經濟高度發展,而且還產生了紙幣等各種經濟產物,但是卻從未把市場打開,從沒有走出華夏市場。
大明所行之舉是在貿易上,在經濟上獨樹一幟的存在,縱觀整個歷史上下,大明首屈一指。
大明對于東南亞各地對于海外市場,向來都是恩威并施,一則給你帶來豐澤的貨物運輸,保證你國度之安全。
二來也會為你調控部落國度的相關事務。
在安南國因為權益之爭而不幸發生大亂之際,安南國之王的孫子,不遠千里跑到大明皇宮,求大明君主為其正道。
這影響已經不言而喻。
然而好景不長。
永樂大帝朱棣歸天之后,下西洋的這個舉動就從中斷了,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士大族這一派私心頗盛,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以大明官方的名義進行朝貢,獲取了大量的黃金白銀真材實料,他們眼睛發熱。
士族以私人通道走這么一遭,讓自己富裕了起來,然而這等時刻,朱棣斷了其后路,一些氏族大家心想既然不想讓我們富有,那整個大明朝都不要富有了,故所以鄭和下西洋由此中斷。
雖然中斷了貿易往來,但是大明余威猶在,震懾邊疆百年,甚至在各大國度里,依舊把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大名稱作天朝上國,還受香火供奉,其影響延綿百年之久而不絕。
……
這一路走過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荷蘭帝國紅毛番所建立的荷蘭帝國東印度總公司,所派遣的七八個東印度分公司坐落在整個東南亞附近,大肆攬收著這里的木材香料金銀瓷器,幾乎是以絕后的狀態將這里攬收一空。
而且琉球半島在荷蘭手中丟失的控制權這一件事情也被一路隨著海風傳到了荷蘭帝國耳朵里。
這半路上荷蘭帝國的東印度各大公司也在奮力抗敵。
對于他們來講,海上馬車夫是他們一輩子的榮耀!
可是他們想也想不到。
大明面前,自己毫無任何招架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