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是全真教的發源地,又稱中南山,古名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是秦嶺西自武功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簡稱南山。
主峰在長安一帶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左傳稱終南山“九州之險”,史記說秦嶺是“天下之阻”。
宋人所撰長安縣志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
至于它的麗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
唐代詩人李白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要取在活死人墓地下密室里的九陰真經殘篇,從正門進絕對是不智之舉。
估計這個時候林朝英那個丫鬟還在,要是引起那群沒事兒干到處亂轉的江湖人士的注意,就更不好收場了,只能從后門進。
原著中說,水潭在一個山洞里,而山洞則位于山腰或山澗某處。
可終南山那么大,要是一般人可能要花一些功夫,但對于東方云皇而言,有河圖在手,天下沒有他找不到的地方,找個山洞輕而易舉。
先天靈寶尊貴之極,可在東方云皇手上,目前似乎只有算卦這一個功能了。
掏出河圖,摸出三個銅錢,卜了一掛,順著卦象指引,一路折折轉轉,就到了山腰處的一個山洞前。
山洞隱藏在密林深處的一座山崖下,周圍綠野叢生,藤蔓遍布,更有茂密的森林遮擋。
若非有河圖的指引,東方云皇可真的要尋找幾天幾夜了。
想起那些穿越網文,東方云皇表示強烈的鄙視,什么洞口就在山下的水潭里,簡直胡扯。
要是真的那么隨便找到的話,早被人發現了。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洞口潺潺流出,順著水流,東方云皇緩緩進了洞。
此時全真教重陽宮前人聲鼎沸,來自各地的江湖豪客們擠滿了廣場。
這些江湖人士血氣方剛,有時為了一點小事都有可能大打出手,為了防止出現此類事件,全真教全體出動。
除了七子以外的所有的三代弟子扮起了接客先生,將這些江湖人士安排到各處。
所幸王重陽雖死,但余威猶在,一時間眾江湖人士也不敢太過放肆,沒有發生什么大的流血事件,讓全真七子大大松了口氣。
日頭已高,全場靜謐。對于來到這里的江湖人士而言,大抵抱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觀戰,見識見識魔君的真面目,二來試試全真教是否有匹配天下第一大教的底蘊和實力。
今日一戰,倘若勝了,一切都好說,全真教在江湖上的聲望更上一層樓。敗了,呵呵那就一落千丈了。
全真七子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心里像是打鼓一般,七上八下,七人靜坐在重陽大殿中,打坐調息,頌念道德經,做大戰前最后的準備。
在全真教外三百米外的小山頭上,一個四十歲左右,質若寒冰的白衣女子,帶著個相貌丑陋的婦人也在觀察著全真教內的情況。可事實真的如他們所料嗎
山洞中光線較暗,東方云皇向前走了一段,就看見在附近找了塊大巖石抱在懷里,一個大水潭。
行至水譚前,“撲通”一聲跳下水潭。
水潭很黑,水很冷。
這里的水是由終南山地下巖層中流出來的活水,浮力較強。
如果沒有抱塊大石頭,恐怕東方云皇也無法沉到底層,模模糊糊中,一道人工開鑿的石梯出現在他的視線里,放下大石,順著浮力進了通道。
游了足足一刻鐘時間,方才出了水面。
石洞中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東方云皇運轉神照經,練去了渾身的水汽。
從懷里掏出油紙包,取出火折子,吹著后依次點著了四尊石蠟,洞中立時明亮起來。
抬頭向洞頂看去,果然密密麻麻地遍布字跡,偏南處還有一副古墓密道全圖。
尋著字跡,東方云皇一邊看一邊記。
“飛絮勁破天羅地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