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機師,馬卡里烏斯自然知曉一臺機動戰士的痛點在哪,因為各種限制,普通的機動戰士攜帶的彈藥燃料有限,在長時間交戰中必須要脫離戰場返回母艦進行補給。
這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而且因為設計問題,聯邦軍機動戰士在進行保障作業的時候,一般都是展開補給模塊在艦外作業的,那碩大的保障模塊滿載彈藥燃料,看起來很危險,實際上一點也不安全,一旦遭到敵人攻擊,那下場便會非常慘烈。
實際上,在阿巴瓦空戰役中,就出現過這樣的事,聯邦軍為此付出了數十人的傷亡,那些戰艦內的士兵還好,在艦外作業的整備員可是被炸的尸骨無存。
馬卡里烏斯自然希望能杜絕這樣的情況出現,如果設計一款可以以自身動力脫離戰艦一段距離同時滿載標準容量補給的無人機,那自然能解放整備員的工作量,同時也減少意外發生的概率。
實際上,現在機動戰士在外太空需要保障一般是三種情況,第一種便是機體完好,但是彈盡糧絕,需要補給保障然后就能立刻回到戰場。
第二種是機體受損同時彈盡糧絕,這種情況下,機體需要進入母艦內部才能進行整備維修。
而第三種便是機體受損嚴重無法自主行動,機師昏迷需要外部破拆,這種同樣也需要返回母艦內部。
當一二三種情況同時出現時,整備員的工作強度也會暴增不少,但如果有了馬卡里烏斯所想的無人機,那么,出現第一種情況后,友軍機動戰士只需要后撤一段距離,脫離戰場中心位置,然后,等到友軍無人機抵達為其補給就好。
而整備部門就可以將空間和精力解放出來應對第二三種情況,實際上,這樣的補給模式不僅可以用來保障機動戰士,戰斗機也一樣可以受益。
當然,實現以上設想的前提,是機動戰士和戰斗機能夠擁有快速接受戰備補給保障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模塊化,這在一年戰爭前注定很困難。
不過現在,隨著聯邦軍即將開始的全新軍事改革,機動戰士的多功能需求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參考勇士的背包系統,以及正在改進的能量e-cap能量匣系統,實現馬卡里烏斯的設想便有了足夠的技術支撐。
當然,這并非是什么點一下鼠標就能完成的,對于無人機的控制要求頗高,不過正好現在趕上吉翁在清理戰爭廢墟殘骸,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行測試和改進。
至于技術方面,馬卡里烏斯倒也不擔心,這些老工程師雖然人看起來五十六十了,可技術一點不落伍,在戰爭時期絞盡腦汁想要打敗高達的也是他們,而現在,雖然目標變了,可他們追求技術進步的理念不曾改變。
眼看著馬卡里烏斯和一眾工程師越聊越投入,一旁的松永健次郎和蘭巴拉爾也是不由得頓覺前景一片光明,畢竟如果項目如果真的落地,那么依照聯邦軍現在的規模,那又是一筆能吃很多年的訂單,以前都是聯邦狠狠的爆吉翁的米,現在說不定就能變換角度,變成聯邦狠狠的被吉翁爆米。
從某種方面來說,這可是扎比家夢寐已久多少年都沒有做到的事!
當然,除卻補給機器人外,馬卡里烏斯自然還有更多的想法,包括全新的機動戰士用導彈等,但這些對于津浪重工來說還是過于敏感,還是先搞無人機比較好!
而忙完津浪重工的事,馬卡里烏斯便也能放下心返回加布羅了,反正現在聯邦和吉翁已經恢復了正常交流,通訊自然也是不是什么問題,如果有事,吉翁再想辦法聯系他就行!
隨后,紅龍戰斗群便搭載著第十三獨立艦隊的艦艇正式踏上了回家之旅,在路過阿巴瓦空要塞時,馬卡里烏斯還注意到聚集于此的聯邦軍戰艦少了大半,顯然是按照編制各自返回各自的駐地了,現在吉翁本土已經沒什么殘留的敵人了,那些流竄的吉翁殘黨更有可能在其他地區對聯邦發起襲擊,返回各自的駐地,便也能更好的防備這種情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