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關鍵的是v1的脈沖發動機工作模式是以一定頻率多次點火,間歇性輸出推力,像脈沖一樣震動,更容易引發聲波共振。
而這一次10分鐘內放出3000多架飛行器完全是量變引發質變,密度的急劇增加釀成了滔天惡果。
對于人類來說單純的分貝量還能抵抗,但不要忘了忽視共振!幾乎覆蓋整個中低頻段的聲波足以造成內臟全面紊亂,普通人最多幾分鐘就會因此昏厥甚至休克。
對于軍艦和戰斗機來說,共振的威力更加可怕:
44年在漢斯進行的試驗中,在170分貝的聲波持續120秒就能使魚雷艇鉚釘蹦飛脫落,進而誘發焊接隱患點和薄弱處產生裂紋、短時間金屬疲勞過度斷裂。
45年在一次本子組織的自殺小艇沖擊帝國驅逐艦行動中,產生的噪聲就導致過聲吶監聽員集體昏厥。
而飛機則會更快更容易的短時間內誘發解體——好在戰斗中的艦隊不受此影響,近乎不可能的抗住了可怕的共振。
但影響遠不止于此:
對于海洋,0至5米深度:
如此量級的聲波直接引發了近乎10公里范圍內表層水域涌入大量空氣泛起無數空泡,原本小雨微瀾的水面肉眼可見的像是投入巨量肥皂一樣開始變白,那都是數不清的空泡!
海量空泡對軍艦螺旋槳、船體無異于劇烈腐蝕,但幸運的是軍艦同樣免疫;
5至50米深度:
當聲波傳導到這里,5到10hz的低頻次聲波開始顯現威力,率先引發了水面此起彼伏的駐波,高度幾乎都超過了3米以上。
10公里范圍內的魚雷受到聲壓以及次聲波影響直接被震破魚鰾,擴散的聲流更是如鐮刀一般刮過浮游生物,無聲的將其撕碎毀滅。
但那只是開始,真正的毀滅在持續一小會后才拉開序幕:
已經達到戰略級別的聲波引起空氣劇烈震蕩,并根據舒曼共振原理誘發周圍空域產生大量等離子體并進行諧振,空氣中已經不時開始聚集藍色的閃電,平白將周圍十幾平方公里的空域當做天線對外發射7到8hz低頻顛簸電波,總功率達到了接近4000兆瓦。
正常而言這個諧振系統在形成之前所有的發聲源(即飛機本身)就被自己摧毀掉了,但在死板的機制下被硬生生捏合起來塑造了幾乎不可能的理論模型。
這導致飛行器所在空域內溫度也隨之急劇升高,在十幾公里內形成強對流并迅速達到了100米每秒,遠超17級臺風水準。
對于這片海域來說,就相當于形成了人類史上前所唯一的18級風暴!
而風暴所伴隨釋放的大量等離子體本就對雷達干擾嚴重,加之低頻信號,導致周圍70公里范圍內一切雷達接收器燒毀,潛艇聲吶過載破裂、一切短波通信完全阻隔,gps也無法工作。。
但其影響足以覆蓋200公里范圍內,包括了監視第三艦隊的2架預警機。
然而……還沒結束。
這個理論上根本不可能持續存在、或最多存在0.1秒達成條件就會自我湮滅的模型還在運轉,在持續1分鐘后影響已經蔓延至海底,足以誘發1到3級的地震,對海底生態造成明顯影響!
這一切同時發生以后,e2得到反饋是這樣的:
11時55分,一切如同預料的那樣aim120摧毀了大量的飛機,這很好;
11時57分,攻擊結束,可第三艦隊的雷達目標還在往外冒,用了2分鐘就再次新增500架,直接彌補了損失!
此時的e2空情中心完全崩潰,在11點58分立即呼叫剩余的40架f16和4架狂風,要求他們立即返航,此時戰機數量又多了200多架;
一直到12時03分,預警機的雷達早已超過識別上限,雷達官只能靠經驗和技巧,以及與e3b對照來推測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