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無不投過來期盼眼神的盟友,約翰遜罕見的有些手足無措:
這里可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最先進最強大的聯合空軍指揮中心,怎么叫自己一個來看熱鬧的海軍總長進行指揮?
他下意識看向特倫——特倫不在,這位理論上能接替懷恩的大臣有太多事要忙,主戰場在于協調盟友而不在于戰場。
而目前詭異的現實顯然是已經超出了盟友的應對能力,所有人都自發認為只有靠帝國能扛起來:
棱角大樓不是整天在好萊塢里拯救世界嗎,該上場了啊!
約翰遜只經過短暫的迷茫后就選擇接受:
不是他有擊敗第三艦隊的信心,而是終于可以光明正大、順理成章的指揮起一等人了!
老資格懷恩送去救治、新晉小將馬克受傷退賽、有能力的托馬斯準將在飛轟炸機,簡直是上天選中了他。
天可憐見,從40年代空軍爭搶頭把交椅逼死好幾位navy將軍開始,一等人和二等人就幾乎結下了世仇,激烈程度也就僅次于本子的海陸之爭而已。
約翰遜指揮下聯軍空軍不說大勝——只要沒大輸,以后在棱角大樓海軍將官永遠都能挺著脖子走路,空軍則見到他們自動低一頭!
接過指揮權后的約翰遜在短時間內分析了堪稱魔幻的情報,立即下達命令:
放棄攻擊計劃,以及放棄海上攔截計劃,在北蘇閣南80到150公里縱深范圍內配合地面火力進行攔截,并刻意留出重點目標較少的大陸中間通道,以讓周圍的數個機場有時間輪換出擊。
這個計劃的核心不在于追求殺傷,而是通過縱深和騷擾消耗入侵敵機燃油和彈藥,有95%以上概率在艾丁堡北部消滅所有敵機。
整體設想并不多么驚為天人,但可行性極高,立即被一致通過。
但為避免萬一,指揮中心立即命令整個北方地區的一切飛行器盡快起飛,同時加油機等輔助機型在安全空域待命。
各基地也收到命令清理跑道以及準備好彈藥,以隨時接應戰斗機在短時間內完成整備再次出擊。
面對保守估計2000架以上戰機的進攻,所有接到命令的單位都像是抓住了希望一般拼命執行下去。
將一切安排妥當各種命令發出去后的約翰遜也幾乎虛脫,但還是不斷在腦子里復盤,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問道:
“轟炸機群呢?他們在哪里?”
這才有人趕緊聯系托馬斯,然后就等來了回復:
轟炸機群早就已經扔完導彈,在按計劃南下撤離,并且反問e2觀察的戰果如何!
戰果?
e2當然不知道什么戰果,實際上那個時候當十八級大狂風撲過來誰還有心思引導——更何況目標處于風暴中心,也完全無法引導!
最終結局自然也可想而知,在風暴的強烈干擾下,400多枚魚叉近乎確定是白白浪費了!
一枚魚叉帝國采購價140萬美元,也就是價值足足6.4億美元、到處搜羅靠著緊急空運才湊齊的彈藥全部蒸發!
這讓約翰遜頓時眼前一黑,轟炸機群掌握的反艦力量可謂空前,他本來還想利用這只重拳找機會偷襲反擊。
為了拯救共軛孝子帝國不計代價的砸錢,到現在已經讓約翰遜都感到心驚肉跳的地步了。
12時25分,從風暴中分裂出來的兩支機群仍然在以600公里時速靠近,并距離海岸不足50公里。
e2壯著膽子遠遠從一百多公里外短暫靠近,雷達轉動了小半圈,每一度接收的信號都在表示目標達到上限,將目標數量從2000個提高到了2500個到3000個之間。
但在說出這個駭人的數字之余,他們也報告了一些異常點:
兩支龐大的機群此時已經散開不少,卻都在1000到2000米低空飛行:
通常第三艦隊的戰機只有3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