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噸以上的航母?!
“等等,為什么沒有小贏?小贏能更便宜點嗎?”
威爾森發現了華點,但施密特卻道:
“小贏就是把整個蘇閣南用艦炮和v1全犁一遍,等我們彈藥打光了就走,只要200噸黃金,你要試試嗎?”
“不不不。”
威爾森瘋狂搖頭:
開什么玩笑,這特么不是白白挨了打還給錢么,哪里是小贏分明是純輸。
雖然從理智出發280噸黃金的中贏對帶英已經很不錯,但大贏套餐似乎真的很有吸引力啊!
他還想再試試講價,然而施密特抬起手掌搶先說道:
“之所以黃金少些是將帶英選擇站在我們一方也量化作價250噸黃金,我們理解棱角大樓對你們的控制,但帝皇會告訴你們站在我們這一方得到的更多。
你們可以選擇接受,但不能還價。”
“向帝皇致敬……我們需要一些時間來討論,但這不會太久。”
威爾森鄭重的微微鞠躬,隨后匆忙的再次離開了u艇。
……
帶英轉移黃金儲備的動作一直被帝國看在眼里,不過并未多想。
一是為了萬全之策轉移黃金本就正常,上次大戰就向加麻大轉移了不少,另外棱角大樓還以為是付給聯儲的黃金。
而對帶英來說這批黃金反正保不住,如果給了帝國就得硬著頭皮打到底,如果給了第三艦隊買了大贏就能硬氣的不給米聯儲黃金——總歸留不下來。
就這樣帶英悶聲不說可勁往船上轉移,iaa不僅不制止還默契的提供保障。
不管是350噸黃金還是400噸黃金都不多,單純按體積算一輛卡車就能拉走,不過實際上因為密度太大還是由十幾輛專用押運車來回跑一點點搬。
而在搬運的時間里,布萊爾和其他人一邊接收著更新的戰報一邊討論傾向于哪一邊,而這一次班德十分活躍:
“350噸黃金當然不少,但僅僅算經濟賬我覺得就不算很虧。”
讓他興奮的是一艘至少5萬噸的航母,達到這個噸位即使是二戰水平的結構也相當有潛力,起碼是裝甲航母,只需要稍稍改造就能上噴氣式艦載機。
如果還是以鷂式為艦載機,龐大的噸位絕對足以彌補技術不足的落后,一旦訓練完成編入作戰一定不差!
更何況這么大的平臺完全足以運作大型噴氣機,中途島改造后都能玩f14,把狂風改一改用在新航母上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三艘戰列艦也不虧,實際上東大海軍接連服役三條混合戰艦(航空巡洋艦也被算進去)也引發了新一輪的海戰戰術思考:
東大這么玩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肯定有什么特別的優點!
至少目前大家發現混合型航空戰列艦噸位大功能強,正面決戰暫時不好說,但日常使用中可謂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