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爾為首的內閣更是求之不得,因為他們正在干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敲詐米聯儲!
別忘了,帝國要那400噸黃金并不是抵扣墊付的軍費,而是借,借!
名義上是轉移到米聯儲用于保守投資理財,每年還得返還帶英利息和部分收益,不管以后還能不能拿回來但所有權始終屬于論頓!
現在米聯儲以貨船交接時間定義為托管協議生效時間,即此刻他們對400噸黃金負有保管義務,按照合同中有兩條“勤勉義務”和“不可抗力”條款:
如若遺失必須賠償100%損失;
如果遭受“不可抗力”消失,需60天內歸還等價值資產。
這兩項其實只是上百頁合同密密麻麻條款中不起眼的兩條,完全是模版規定的而已,畢竟誰能牛到在帝國本土搶劫聯儲的黃金儲備?
至于第二條的潛在解釋是:假如帝國真要吞黃金儲備不還,至少要給其他東西補償,也是對各被托管方的安慰和保障。
也正是因為這兩條,布萊爾心中生出了大膽的計劃:
一魚兩吃!
先把黃金給米聯儲,再把他們的黃金交給失落帝國!
等貨船一出港威爾森就把航線消息交給了施密特,后者聲稱只要船沉了就算失落帝國取到黃金,立刻會配合帶英完成“大贏”計劃,這樣一來:
第三艦隊拿到了350噸黃金,失落帝國賺了實惠,是一贏;
帶英勇敢出擊擊敗不可一世的第三艦隊,拯救歐州,是二贏;
帶英獲得三條戰列艦、一條重型航母共22萬噸軍艦,軍備增強了,是三贏;
米聯儲拿到了黃金儲備,是四贏;
米聯儲丟掉黃金,需要賠償帶英400噸黃金損失或者等價值資產,也就是帶英不僅沒付出代價反而倒賺50噸黃金,是五贏。
你贏他贏大家贏,都在贏!
帶英一分錢不花又打敗了敵人還名利雙收,甚至多了20萬噸軍艦,雖說損失大了些可收獲也最大,簡直是贏中之贏,化禍為福!
就算有變故米聯儲不認賬,既不還黃金也不還資產也沒關系,他們不是替帶英墊付了100億美元經費嗎?400噸黃金就從里面扣!
100億美元巨額外債一下子砍半,對帶英又多了一贏!
帝國不承認也沒關系,這種扯皮戲碼絕對是布萊爾最擅長的,欠債的耍賴還不容易?
當全盤計劃被講出來后整個內閣都是五體投地,并表示此戰結束絕不彈劾,下一任還得是布萊爾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