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老陸對于直升機的需求一直很旺盛,這也是全世界陸軍的進化趨勢。
從步行軍到騾馬化,再到摩步化、機械化,進入冷戰中期直升機的出現又帶來了空突時代。
帝國和北極熊鉚足了勁發展直升機工業,60年代就做到規模都數以千計,而國內么……從大約十年前開始才算。
包括從髪雞引進“超黃蜂”和“小羚羊”,也有關系緩和后從北方買了不少直升機。
但外購的局限性始終限制著陸航進一步發展,歐州只有髪雞肯賣中型直升機而且價格奇高,北方鄰居的米8、米17便宜些但航電落后……總之只能算湊合用。
只是對于高原地區,最讓老陸心動的只有2架直升機:
ch47“支奴干”,以及sh60“黑鷹”。
“黑鷹”技術先進性能優良,部署方便很有利于小隊級的隱蔽突進。
而“支奴干”雖然更笨重但運載能力超群,10噸級的載重已經能搭載很不錯的裝甲車以及重炮火力。
兩個陸航團對高原只能算開胃菜,旺盛的補給需求下對直升機的渴望近乎無窮無盡。
看見gz20的一瞬間,他們都已經想好國內在研的幾個輕型裝甲車項目需要改變設計參數,優先適配gz20的貨倉尺寸以及重量。
“這個gz20真了不得,你們居然搞定了t55!”
考察組中匯集了幾乎國內各個直升機總體、動力科研院所的人馬,最感興趣的當然是那臺仿制自t55l11的“東江wz2800”渦軸發動機。
正在仿制的直8使用的是仿制自髪雞特博梅卡iiic的渦軸6c發動機,重量380公斤可輸出1400千瓦功率,而東江wz2800以620公斤重量輸出2800千瓦,后者的功重比要高出27%。
更關鍵的是東江wz2800繼承了t55的優點高原功率衰減比渦軸6c少得多,并且從樣機的測試數據看可靠性基本沒太大問題,說不定能達到原版t55的水平,比特博梅卡iiic要翻幾乎一倍。
蓋金仿制成功t55,意味著國內其他所也馬上能基于這款發動機設計新的重型直升機。
現在的直8需要3臺渦軸6c才能提供4200千瓦,起飛重量13噸。
可要是拿著兩臺東江wz2800,學習帝國的ch53搞一款新的傳統布局運輸直升機,基本可以達到ch53a早期的水平。
畢竟除了ch53k“種馬王”,早期型ch53a也是20噸級直升機,只是使用的t64渦軸發動機性能要比t55高8%左右,完全有仿制個青春版的希望。
哈飛和倡飛的研究員看到gz20本來心里都酸酸的,不過當聽唐文說已經投入15億元后就一點也不嫉妒:
一年多時間砸下去15億,最終總預算起碼奔著25到30億。
仿制直8兜兜轉轉十幾年才花掉10億多點呢!
他們現在的心思都在以后圍繞東江wz2800設計新直升機上,完全沒注意到隊伍中有一個人還哭喪著臉。
后者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失魂落魄地望著試車臺旁邊的核心機,連唐文都注意到了。
常布斯偷偷在他耳邊解釋:
“那是331廠,株洲廠的,渦軸6c就是他們在搞沒想到也過來了。”
唐文有些疑惑:“為什么他看起來很不開心?”
常布斯:“大概,是擔心渦軸6c會受到影響吧……”
唐文秒懂,這個時候的軍隊因為缺錢在面對研究所時稍微有點“渣”,經常項目說不要就不要。
后世軍迷經常詬病很多款裝備、發動機明明只需要臨門一腳就能出世,卻被無情取消功虧一簣。
但站在當前的歷史,本就不寬裕的軍方哪里敢去賭一個未完成的無底洞呢?
歷史的遺憾莫過于此,常布斯特別能理解331廠的人心里什么感受,心情也稍微有些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