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航天的本質是畫餅和放鴿子。
別看現在是1998年,神舟飛船的第一艘無人驗證船還沒完成制造,但實際上航天局的航天計劃已經快排到登陸火星了——指的是航天局內部非公開版。
此前唐文去五院幫忙做航空相機模塊時就有所了解:
早在96年,長征五號重型(cz-5h)計劃提出,計劃采用5米直徑箭體捆綁8個3.5米直徑助推器,leo運力70噸級,目的當然是登月。
更加強大的“841火箭”、長征9號前身leo運力100噸超重型火箭也已經有了雛形,連發動機型號都提前想好了。
在此時國內的航天界看來,載人航天計劃完成之后當然就是登月,然后繼續登陸火星登陸木星登陸金星……
當然唐文知道后來的事實是咕咕咕……cz-5h直接鴿沒了,基礎型的cz-5要2016年才首飛,登月的長征十號要27年才首飛距離現在30年。
錢臨安此時認為載人航天之后沒幾年就會登月,卻不知足夠值得新建低緯度發射場的火箭cz-5一直要等到20年后才會出現。
但這并非他想的太順利,而是東大航天本身技術實力不差,在70年代末就完全具備送航天員上天的能力,只不過因投入太高回報太少一直鴿,鴿到863之后才立項,并且投資真的很少,優先級一點都不高。
航天局發展慢的主要原因都是為了省錢,主業都在忙活北斗gps、同步軌道通信等賺錢和需求迫切的任務,像宇航員飛天、空間站到后面的登月計劃都是看有多少余錢能追求夢想制定,相當的務實。
錢臨安早就退出了航天工作不負責具體計劃,趁著還能指點一二當然是希望加速再加速,最好千禧年馬上登月,至于具體有多少難題他就不關心了。
就跟此時的帝國一樣,雖然阿波羅計劃已經結束幾十年,nasa完全沒有登月用的火箭,但帝國所有人都堅定不移的認為只要想返回月球只不過是彈指一揮的事情,結果后來都不得不考慮冷戰時期最不關注的經濟因素,也成了老鴿子。
要不要投資一把登月夢想?
唐文看著錢臨安不話,后者還以為是質疑他的登月計劃,解釋道:
“火箭不是個高科技問題,它是一個集中多種技術的工程控制學問題,只要我們集中資源,以當前的技術已經不存在很多困難,提前修建低緯發射場很有必要。
未來五年左右發展一款leo運力25噸的中型貨運火箭,未來十年發展leo運力70噸的登月火箭,沒準我還能看到呢。”
唐文想的是:lv3造船廠會出現太空飛船嗎?
可能有,但更大的概率是沒有,任務明確是現代科技樹——也不定會有活動出星際戰艦。
例如緋紅雷霆就是這樣的超模船,但它的神奇能力來源于解釋不清的魔法技術,本身無法被解析仿制出什么有效的神奇科技。
這種情況下有兩艘星際戰艦也許可以制霸全球,但無法復制的奇跡意義不大,或需要等到lv4造船廠才會有超越現代的技術。
這期間有很多年的時間玩一玩化學火箭……未嘗不可,而且錢臨安還在,有人能比他更有能力和決心嗎?
最關鍵的是他想到了第一次米國之行時就去過約翰遜航天中心,在那里就有一枚完整的土星五號火箭,他還參觀過只是沒有觸摸。
那枚火箭的一級、二級、二級段分別來自于試驗艦以及未發射的部分拼接而成,完全按照發射需求制造,理論上在當年是可以發射的。
而且土星五號在69年發射,這意味著其搭載的絕大部分技術都在65年之前,仿制耗費不高。
【當前經驗:1164500】
“錢教授,您應該還記得龍組在帝國很多公司有渠道。”
“哦哦,我知道這個,你們很厲害。”
“如果,我是如果,南洋有土星五號火箭的設計資料,并可以想辦法制造一些關鍵部件例如土星五號所用到的幾種火箭發動機,我們有可能復原、或者重新設計一種堪比土星五號的登月火箭嗎?”
錢臨安有些恍惚:
“制造,你是制造?土星五號已經停產三十年,夾治具、定制設備、生產圖紙什么都沒有了,你們怎么制造?現在讓nasa來都重啟不了,光梳理資料都得用個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