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趙不違遂嘆著。
對大多數讀書人來說,能去殿試就是夢想了,因只要有資格進去,就說明距離讀書的終點只有一步之遙。
主要是今年的春闈,因出現作弊的桉子,雖被提前發現,沒有釀成血桉,但也推遲了考試。
經過了一番考試,選拔出五百人,現在就是今年春闈最后一次考試殿試
會試結束已有一段日子,五百被錄取貢生,今日要入皇宮,在大殿上直接做題。
“今年貢生五百人,但進士不可能全部錄取,最多選三百人左右,或再多一些,若往少了選,只選二百人也有可能。但只要進了殿試,就有可能被錄取,這樣的機會,有多少人不羨慕”
這樣想著,趙不違就走到假山上,那里有個涼亭,位于高處,站向外看,能隱約看到外面。
趙不違登到高處,眺望著遠處,果然看到走近的隊伍,此刻已遠去,所去正是皇城。
人流大約有不到百人,有老有少,趙不違眼神都有些迷離了起來,殿試了啊。
“可惜,我沒有這機會。”趙不違也是有功名的,是個舉人,或者說,齊王府謀主都有功名。
棲身齊王府當謀主,看起來風光,其實不及正規出身萬一。
進士出身,出來就是縣令,雖然更多必須是家世、關系、運氣、才能,但只要不犯大錯,五品知府總有。
當人謀主,除非齊王能登基,不然一輩子都見不了光。
就算齊王登基,謀主也十之不能善終知道太多了。
趙不違有點恍忽,當年自己三十余,拿了家中最后一百六十兩銀子再撞一回龍門,結果還是名落孫山。
趙不違當年是怨恨過,覺得肯定有舞弊,可等著時日長了,卻漸漸明悟,是自己終欠了三分火候。
“罷了,都過去了,還想什么呢”
趙不違恢復了清明,暗暗思考“以前算是告一段落了,可皇上能就這么罷休么”
他遲疑的根本原因,就發覺皇帝似乎又變了心。
齊王,并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
“果然,命運是看不清,道不明。”趙不違自失一笑“我以前看歷史,總覺得前人遲疑不決,瞻前顧后,不是英雄。”
“現在才明白,那是因我們知道了結果,所以個個馬后炮。”
“真的不知未來,決擇何其難也”
“齊王已有決斷,太孫呢”
皇城宏文殿
由禮部司官引領,五百名貢士從午門進入,見宮殿高矗,通道侍衛一個個腰懸佩刀,釘子一樣站著,帶著肅殺。
這種九重森肅威儀,使得興奮的貢士都是一噤,本來還有細語都沒有聲音,抵達殿前停止這都是提前交待過,沒有人在這場合鬧個性,都是閉息等待著。
須臾見一個從三品的官退出大殿,一看就知道是禮部侍郎,走至眾人面前南向立定,朗聲“奉圣諭”
“萬歲”
貢士黑鴉鴉一地跪了,靜得一聲咳痰不聞,見此,禮部侍郎滿意一笑,說“汝等按序入殿,不得失儀”
“是”眾人叩了頭,起身又向大殿一躬,這才徐徐上了臺階,就看見大殿里,已經是一個個小桌,太監往來奔忙,檢查文房四寶。
大鄭的制度,是沿襲了前朝。
先在上萬來京舉子中選出五百人,這五百人就是貢士,殿試時會再從五百人里選出二三百人,這二三百人,才是正經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