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找了好幾個都未找到,正打算去衙門,恰遇到大人了太孫說,民變已起,讓大人你不要進山,立刻避讓”
不要進山,立刻避讓
方惜從這叮囑話語中,聽出來自太孫的關心。
他其實只是新入官場的小官,若非太孫記著情誼,怎么會在這時,還派人來找自己,讓自己避讓,不要冒險
方惜鼻子一酸,昔日種種,仿佛浮現在眼前。
但他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問此人,關于民變的情況知道多少
來人只能將一路尋找時看到的、聽到,都說與方惜聽。
方惜沉默了,事情似乎比方才聽到的還要更嚴重
自己是要聽從太孫的吩咐,不要回山,避讓民變,還是別有打算
“馬上就要到城門口了,且登城墻一觀后再說。”方惜再次翻身上馬,帶著甲兵繼續往前。
這態度其實很明顯,奉命來攔截方惜的幾人,對視一眼,一人問“方大人不聽,我們該怎么辦”
一人就說“我們已攔截了方大人,也將話傳達到了,若方大人不聽,我們也只能回去復命。”
除了這個,還能怎么辦
難道還能強迫方大人離開
又或是將方大人打暈了,讓方大人不能出城
他們可沒權利這樣做。
這幾人只能跟上去,也隨之登墻,遠望。
方惜這一登墻遠望,本就鐵青的臉色,更難看了。
就見遠處,夜幕雨絲下,火把分成幾部,每一部分似乎有幾百人,星星點點,有些松散。
可速度很快,很快就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一起。
星星點點的火光,融到了一起,仿佛融成了江河,讓人光是遙遙這樣望著,就忍不住心生恐懼。
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超乎方惜想象的多。
連起來的火把,已到了一個令他看了都畏懼的陣勢,可它們還在不斷匯聚。
這到底是有多少人參與
這么看,不僅僅只一些街頭混子參與了進來。
有許多百姓參與
是真正的百姓參與了進來。
當官的最怕什么樣的民變
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匪氣的民變,而有許多百姓參與的民變。
“怎么會這樣”
方惜的臉上露出了迷茫,不懂為何張岱一個清官,卻被百姓痛恨,甚至鬧起了這樣大的民變
那些不做事,做惡事,甚至是搜刮地皮,刮地三尺的貪官,都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這是為什么
方惜看著遠處的火把,一種深深的無力襲上心去。
自當官后,入了這個局,他才深深感覺到,這水有多深,深到他根本看不懂,看不徹。
孔孟之道,似乎根本衡量不了,個人之力,似乎根本改變不了絲毫。
沉默了一會,方惜轉身往城墻下去,陪著他一起上來的甲兵,以及跟著一起上來的幾名府兵,都跟了上去。
“大人”為首府兵喚了一聲。
方惜腳步不停,一直回到了下面。
他牽過了馬,翻身上馬,對著來攔截自己的人說“替我謝過太孫,不過,我卻有不得不回去的理由。”
“我已經逃了一次,難道又要背棄主官而逃么”
“這樣的話,我何能立足官場”
說著,方惜勐抽了一鞭“走,繼續向前,回欽差府”
“是”,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