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哼,朕都被氣死了”老皇帝哼了一聲,卻放緩了些神色,這局面看似危急,其實一旦合圍,區區逆子不足以道。
“都水司空令”
老皇帝回憶著,逐漸有點印象。
“是前朝申相啟用的那個潘氏”
“是,是潘泰斗的后人。”
提起此人,盡管官品不高,但趙秉忠還是尊稱為泰斗。
此人,實是水利之泰斗。
有魏帝評語“潘氏首創此法,足可為百代之師,造福中原,功莫大焉,子孫必受益無窮。”
鄭朝立國不久,曾遭遇過黃河決口,當時朝廷國庫銀兩緊張,壓在皇帝與首輔身上的重擔很大。
但治理黃河不是小事,有可能傷及國體,必須要慎重,人選方面也是慎之又慎。
起初是派遣河道御史,其人雖有名望,但不通河道治理經驗,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不得已,尋訪到潘氏后人,復現水利,才解決疑難。
“可我記得,潘氏不是罷官嗎怎么又來了京城”
前魏時潘氏貴為伯爵,到了大鄭自然不認,只是尋常百姓家了。
治黃河之時,倒勉強用了幾年,但沒幾年,就有事罷官了。
這事,老皇帝還是記得。
“陛下,為防京城水淹,內閣奏請,啟用潘氏勘察京城水事,筑水飲水您忘記了”
“哦,是有這事。”
其實沒有印象了,但老皇帝還是做出想起來的樣子,心里有些不好受。
近來忘性是越來越大了,時不時地,就忘掉了什么。
“前幾日雨勢正大,御金河水漲,都水司空令率力役清理河道,引御金河水出適逢其會,胡公公就地征用了。”
“有此而助,守住不難”
“這,就是天意啊”
老皇帝恍然大悟,心中有些輕快,果然,天命在己。
“不錯,不錯,算他一功。”
“這潘氏,還是有福氣的,要是過了今夜無事,朕賞他個三品又如何。”
“嗯,還有嗎”
“陛下,常言道,水火無情。”
“潘氏治河,是先令河道變窄,再引附近河流之水引入黃河,這樣,黃河激流,泥沙沖刷,不易沉底,就可以令河自浚。”
“而今挖土筑破,本為了引御金河高漲之水,匯入三江。”
“但稍作變化,也可引三江流水,灌入宮城,以沖賊軍”
水淹賊軍
這樣大膽的設計,不愧是玩水利工程的人。
但這樣搞法,宮城也必淹了要不要這樣呢
皇帝陷入了沉默。
陣陣疲倦感,打斷了他的思考,薄汗在額頭浮現。
輕微的咳嗽后,喝了一口茶,他再度躺好,臉上沒有半點血色。
“淹吧”
“朕準了。”
不就是宮里浸水么。
為了滅掉神策軍,那么大代價都舍得,現在這點又算什么。
“先前你說諸軍靜默,朕現在仍舊覺得無錯,不知道這逆子,到底勾結了多少,靜默實有其必要”
皇帝沉思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