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此一問?”
江云野饒有興致,沒有直接回答,轉為引導式提問。
江意斂眉思索著,“沖和雖是道君的道號,但這兩字取自于‘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核心是調和,并非是讓陰陽,剛柔,虛實等相互對立的力量相互消解,而是容納接受,讓其在動態平衡中交融共生。”
就像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只要陰陽一直運轉下去,就不存在對立,會化為共存。
“我沿著這個思路一直思考下去,覺得‘沖和’之道,可表現為功法的‘剛柔并濟’,如劍修既需凌厲鋒芒,亦需內斂守柔,心境上‘不執兩端’,如不偏于出世的冷漠,也不偏于入世的貪執,或與天地的共振共生,如不強行掠奪靈氣,而是順應其流轉規律,自然而然的吸納留存。”
江云野徐徐點頭,“你是想說,‘沖和’之道,便是‘逍遙’之心。”
“對!”
江意看向江云野,清亮的目光之中尚有最后一絲迷霧。
沖和可以視作一個動詞,逍遙則是一種代表心境狀態的名詞。
逍遙為本,沖和為用。
逍遙之道所求的大道法則就是‘沖和’,可具體應該怎么‘沖和’?
江意不知道!
若是搞明白了,她便能轉換真元為法力,邁入聚法境。
江云野看江意的目光越發慈愛和欣賞,想起他剛回宗門時,各個劍閣那些狗東西天天上門拜訪,游說勸說,說什么江意留在流云閣是浪費天資,轉投他們的劍閣,必定能成為劍道魁首。
成個屁!
他們教得明白嗎?
知道這丫頭心里真正求的是什么?
這丫頭天生就該是流云閣的人,不是因為她懶,而是因為她道心逍遙,這跟沖和道君當初創立流云閣時的心境是一樣的。
流云閣的本質,就是逍遙。
這里每一個人,心境早已不拘泥于劍道,從流云閣去其他劍閣,那才是往下走。
江云野繼續問江意,“那你覺得逍遙又是什么?”
江意望向遠處,脫口而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是不滯于物的灑脫,如不攀附強者,不執著境界。是隨心所欲的神通,如駕風御氣,穿梭太虛。也是無所掛礙的心境,如笑對生死,淡看榮辱。”
“但是不怕師公笑話,我明白這些,卻還做不到,因為我心里有個矛盾的地方,那就是在這修真界,若不掌握絕對的力量,名望和權勢,我做不到真正的逍遙,會有諸多外物來困住我。所以此時的我,仍會選擇參加奪榜,去爭!”
江云野笑著點頭,“我明白你的‘心結’在哪了,你覺得先得有才能無,先要有為才能無為,先得爭,才能不爭!這有違逍遙之心。”
江意蹙眉,師公說到了癥結上。
“可這并不矛盾啊。”
“啊?”
江意不解地看過去,江云野突然一指頭戳在她眉心上。
“想想你適才是如何解釋‘沖和’二字的。”
江意一怔,旋即雙眼越睜越大,周身氣韻不自覺的震蕩起來。
江云野背脊一挺,老神在在道,“簡單的說,逍遙是什么,你無需去定義,無需去理解,只問你自己的心,當下你是否快活自在便足以。你若整日去思考逍遙,順應逍遙,反倒落于下乘,太過刻意。”
“你心中癥結在乎爭或不爭,你在刻意調和這個矛盾。你得讓一切在自然循環中歸于中和,不要強行壓制矛盾,讓對立的雙方在你剛才說的那個什么詞……動態平衡!對,在動態平衡中交融共生。”
“‘道’不是人為構建的規則,而是對自然本真的順應。逍遙的本質是超越‘束縛與自由’的對立,并非‘擺脫束縛后才獲得自由’,為什么非要擺脫呢?就讓束縛存在,而不能困你心,不就好了?”
“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如何做呢?你需要不將陰陽,善惡,強弱乃至矛和盾視為非此即彼,而是視為相互依存的整體,沖和駕馭,這個過程,便是‘沖和之用’。”
“虛室生白,心靈空明則無處不逍遙,即便困于囹圄,若心無掛礙,便是逍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自身氣息沖和,才能與天地之氣相和,外在的平衡源于內在的調和。所謂‘道’,在你師公我看來,便是一種超越分別心的圓融境界。”
“修‘道’的根本是修‘心’,外在境界只是內心狀態的顯化。說實話,你師公我現在也是明白諸多道理,但也有很多事情做不到心里想的那樣,可那又能怎樣呢?做不到不想就完了,今日該如何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