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欽佩。
朝廷對待貪墨官員,向來都是公文甚嚴,行動甚松,只敢殺雞儆猴,不敢全面推翻。
沈念之計是:欲借此事,讓大明朝刮起一陣反貪之風。
然張居正微調后,竟將大明年輕官員當成受害者,以此來令年輕官員拒貪。
其實。
誰都知曉,官場貪墨,是一場雙向奔赴。
有商人的錯,也有官員的錯。
然張居正卻將年輕官員受賄的懲罰降低,將行賄者的懲罰加重。
雖不算公允,但卻使得年輕官員懸崖勒馬。
年輕官員可是日后新政的主力。
張四維講完后,扭臉道:“下面,諸位可以暢所欲言了,若內閣所言有失,聽諸位高見,陛下自有明鑒!”
頓時,殿內官員無一出列者。
再言沈念私德有瑕,就是反對此條例,就是助漲官場貪墨之邪氣。
誰也不愿觸這個霉頭!
……
就在這時。
一名胡須花白的官員從后面走了出來。
其為禮部主事楊甚成。
此人乃是個老學究,通曉禮制,花甲之年,在這個位置上已干了六年,大概率要在這個位置上致仕了!
“陛下,臣以為,此條例甚是不妥!”
“《大明律》對朝堂百官一視同仁,為何要優待青年官?若心有朝廷、諸事為公、又怎會受賄?”
“受賄就是受賄,不可輕懲!翰林院檢討沈念打人亦為實情,這就是私德有瑕,此類官員絕不可再留在陛下身邊!”
楊甚成這個人,最喜歡的就是摳字眼,喜鉆牛角尖。
唰!
楊甚成說完后。
翰林院檢討、官話說的甚不順溜的劉克正突然站了出來。
“稟陛下,楊主事之言,臣翰林院檢討劉克正不敢茍同!”
“臣出身寒微,見過諸多惡商之面目,他們為拖官員下水,不擇手段,青年之官,初入仕途,經驗尚淺,有情有義,往往易被哄騙。”
“此條例,乃是朝廷仁厚之表現,若事情死依教條,不知會有多少賢能之臣被埋沒。”
“如翰林檢討沈念,他為拒貪而動手,臣以為,他不但無錯,反而是當下年輕官員之楷模!”
“試問,當下有幾名年輕官員敢如此做!若如此做被處笞刑便被認作私德有瑕,必然會使得行賄者更加猖狂,令受賄者為免遭誣陷,更加不敢言!”
“楊主事這番話,看似公正,實則迂腐不堪,朝廷新政之下,理應依照情理而行,而非站在道德至高點上,窮究腐典!”
……
劉克正說完后,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昨晚。
他預測可能會有官員如此發難,故而準備了這樣一番話,且刻苦練習了一番。
王祖嫡、趙永賢、劉楚先三人一臉驚訝。
沒想到一向舌頭都捋不直的劉克正,今日說起官話竟然如此板正,且辯駁對方的理由,充分而有力度。
“臣附議!”翰林學士馬自強大步走出。
“臣附議!”翰林侍讀學士申時行大步走出。
“臣附議!”翰林院一眾修撰、編修、檢討全都站了出來。
翰林院的官員們相當團結。
就在有官員想要出列彈劾翰林院諸官有結黨之嫌時,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道洪亮的聲音。
“臣附議!”說話者乃是內閣次輔呂調陽。
而后,張四維也拱手道:“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