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誡國子監教習,能以仕途前景、品行名聲相挾。
然對這些監生,卻行不通。
國子監四類監生,其實情況只分兩種,一種躺平擺爛型,一種志大才疏型。
蔭監生(特招生)與例監生(贊助生),大多家境殷實,背后有靠山。
他們秉承著當下“名利不如閑”的世風,以玩樂為主。
心中想著只要能正常結業,日后先去地方做個縣丞或主薄,然后再經由家族父母跑官,日子便差不了。
故而不學。
舉監生(落第生)和貢監生(地方優秀生),被國子監風氣帶壞。
知曉埋頭苦學不如投機鉆營,各個志大才疏,要么處處結交權貴,要么譏議朝政,賺取名聲,以備日后著書立說,建立學派,以謀生計。
國子監內,有沒有那種“苦讀好學,致君堯舜”的監生呢?
當下還真沒有!
自景泰(明代宗朱祁鈺年號)之后,國子監納粟之例大開,廣招例監生,導致其變成了賣官鬻爵的銅臭之地。
真正有心科舉、品學兼優的讀書人,要么被地方主官看中,重點培養,要么便自尋名師苦讀,專心科舉。
翰林院近些年的修撰、編修、檢討,鮮有國子監生。
若國子監真的好,依照沈念他爹的財力早就將沈念送進去了。
說白了!
當下的國子監,培養的皆是地方底層縣官。
大明選官。
主要在三種出身中挑選。
一為進士;二為舉人;三為歲貢生(此處指代監生)。
嘉靖時期。
曾有御史官云:“進士率不三五年而遷,舉人稍遲,歲貢則倍蓰(原數的五倍)矣,進士有部貳之望,舉人則如臺署者百之一,歲貢則益單卑,無華階,及府佐而止矣。”
簡而言之:國子監生,結業便有做官資格,然上限也就是“府佐”而已。
……
沈念環顧四周,發現有些監生正一臉挑釁地望著他。
似乎在說:本公子手中有錢、家中有人,目前安于現狀,只求順利結業,我看你如何訓誡我?
這時,沈念雙手往后一背,挺起胸膛。
他乃進士出身,正經官身。
面對這些連舉人身份都沒有的監生,自然要擺出一副先生的樣子。
對這些年輕人,他就沒必要客氣了!
“咳咳……咳咳……”
沈念咳嗽兩聲,吸引了所有監生的目光后,慢慢環視過去。
若有人看他,他便與后者對視。
約過十余息,沈念開口了。
“諸位監生,在本官眼中,當下的你們,盡是一無是處的廢物!”
“廢物”二字,沈念咬得極重。
唰!唰!唰!
所有監生都有些傻眼。
沒想到沈念竟直接道出如此粗鄙之詞,且是槍掃一大片,將所有人都罵了。
這可是國子監。
隔壁就是供奉孔老夫子的文廟。
“沈檢討,你……你怎能罵人?”一名監生氣憤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