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變成了過,過變成了錯。
從禮從法從德從制,都沒有任何漏洞。
李太后頓時露出笑臉,心情如同過山車一般。
她再次感受到,張居正是其母子最有力的靠山,是為大明解決各種疑難雜癥的能臣。
而此刻,小萬歷則有些懵。
突然間。
他明白那句“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是何意了。
他曾以為大明天下,皇帝最大,任何罪過,都會有臣子承擔。
今日才明白。
有些罪名,放在他身上才最劃算。
他啥都沒干,又要認錯。
不但要跪先帝靈位,還要將本就不是很多的私房錢交出去一些。
他自然不高興。
他很想說一句:那是朕的錢,但此刻還沒有這個勇氣。
小萬歷見太后面帶喜色,只得非常違心地露出一抹笑容,然后道:“元輔之策甚好,朕愿意為母分憂!”
其實。
這一連串的計策,都是張居正預先想好的。
先以《大明律》和百官的憤怒,令李太后恐慌,然后步步為營,將問題以最小的懲罰力度、官員們最大的滿意度解決。
這就是張居正的能耐。
也是他為了新政順利,不想得罪李太后與馮保的無奈之策。
唯一受委屈的,只有小萬歷。
但目前他還只是個孩子。
李太后與張居正根本沒有意識到:他也需要面子。
……
很快,張居正便擬定文書,告知官員們。
武清伯宴飲受賄,乃李太后誤令武清伯設宴所致,太后將對其訓斥,勒令其退還壽禮,禁足一個月。
武清伯宴飲召妓,有辱皇家體面,李太后本欲撰寫懿旨自罰,然皇帝仁孝,免其罪過,特擬旨為母受過,于先帝靈位前宣讀,并將撥內帑之錢,供于邊境軍費。
此文書一出,官員們紛紛上奏,稱皇帝仁孝。
……
翰林院,檢討廳。
眾檢討們得知武清伯受賄的結果后,都啞然失笑。
誰都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說輕不算輕,畢竟皇帝都代母認錯了;說重也不算重,武清伯依舊住在他的豪宅,爵位恩賞都在,毫發無損。
“不愧是首輔,此事做得漂亮,既為太后與武清伯留了面子,還成全了陛下的仁孝之名!”劉楚先是張居正的頭號吹捧者。
無論張居正做什么,他都覺得是絕妙好計。
王祖嫡與趙用賢有些不滿意,這明顯是變著方式為武清伯李偉卸罪。
但他們并沒有再上書彈劾。
因為他們知曉,張居正如此做,也是為了新政。
當下。
一旦李太后、馮保、張居正三人之間出現了矛盾,大明朝堂將很快就亂的不可收拾。
顧全大局。
這四個字,能理解的,都知曉其有千鈞萬鈞之重。
沈念也是無奈一笑。
他很佩服張居正能想出如此“你好我好大家好,唯有小萬歷不是很好”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