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她欲讓小萬歷贊同此策。
這一刻。
張居正抬頭望向小萬歷,欲聽小萬歷將如何說話。
若直言戶部對皇帝大婚重要,故而施行此策,那就太幼稚,顯得皇家太短視、太勢利了!
小萬歷挺起胸膛,高聲道:“殷尚書所言,有一番道理,各衙門聯合幫扶,確實強于各司其職,然此策關系到內廷外廷,還須從長計議,稍后待內閣詳擬后,朕再定奪吧!”
小萬歷的回答非常完美。
雖然此策已是板上釘釘、定要執行,但為了剛才那群反駁者的面子,為了擺脫皇室短視勢利之傾向,自然不能直接同意。
張居正露出滿意的笑容,然后大步走出。
“陛下,臣懇請廠衛、都察院各派特使,前往遼東徹查災民流亡及去年遼東的賑災異況,徹查戶部,可由三法司與殷尚書主導!”
“準!”小萬歷脆聲說道。
……
隨即,常朝便散了。
三名閣老都去了文華殿,顯然是商量“內外廷聯合相扶”之策去了。
此策的“度”最難把控,他們需要商量出彼此都能滿意的一個界限。
沈念出皇極門,與同僚們,朝著翰林院方向走去。
而此刻。
今日當值,在皇極門守衛的錦衣衛千戶周海,望著沈念的背影,若有所思。
周海聽到了今日朝會的所有內容。
別人都覺得殷正茂老辣利害,而他的關注點卻全在沈念身上。
他知曉那群災民去戶部門前尋殷正茂告狀,是沈念的安排。
沒有沈念。
依照那群災民的水準,不可能找到殷正茂的轎子,不可能喊出那樣的告狀口號、寫出那樣的訴狀內容。
他知沈念最初的目的只是救一位姑娘。
沈念明明可以告知他一聲,就能將人救出,或使用其他簡單的方法。
但是沈念卻化簡為繁,將私事做成了國事,借力打力,借助新任戶部尚書殷正茂的沖勁,在朝堂上演了這樣一出好戲。
他本是救一人,但為救一人,卻變成了救千萬人(遼東災民)。
這份謀略、氣魄、正義感,都讓周海傾佩不已。
周海不準備將此事匯稟給皇帝、馮保或張居正。
他覺得這對沈念并無利好。
他打算將此事徹底埋藏在心中,然后盡可能地去與沈念交好。
身為武將的他,非常明白:有時,跟對了人,才能走對路,做對事。
……
近黃昏,翰林院編修廳。
沈念坐在桌前,想著今日的起居注應該如何寫。
今日看似發生了許多,其實小萬歷什么都沒有決定。
沈念想了想,提筆寫道:三月初九,上御皇極門,戶部尚書殷正茂獻內外廷聯合相扶之策。
之后,他附上殷正茂的奏疏即可。
……
放衙后。
沈念回到沈宅,發現木生與他的姐姐潤葉已經離開。
二人聽說朝廷將在城外建立宅棚,為與同鄉聚在一起,便拒絕沈母好意,感謝一番后,選擇去城郊居住,以便再回遼東。
京師雖好,但二人知曉不是他們生活的地方。
一旦有同鄉返家,他們也會跟著回去,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