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七,近午時。
京師內。
三名驛遞鋪兵手拿急信,分別奔進錦衣衛衙門、司禮監衙門和都察院。
雖然王臻、曹威、于休三大特使呈遞的都是遼東賑災銀異況的巡察公文。
但依照慣例和旨意。
三人必須分別撰寫,分別呈遞各衙主官,不能聯名,以保障皇帝看到最真實的內容。
很快。
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瓚、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三人,便出現在文華殿內,小萬歷的面前。
三衙門皆為皇權直屬,章奏書信皆可直呈皇帝。
小萬歷看后,面色鐵青,非常憤怒。
賑災糧至遼東,地方官吏層層截留盤剝,有縣鄉皂吏虛報名額冒領,有地方商賈以劣質米糧等價換賑災糧,更有潑皮無賴、流民逸夫等強行掠之,用于災民之糧,價不足八萬兩。
他想到會有官員胥吏貪墨。
但沒想到朝廷撥付的價值75萬兩白銀的糧食,竟只有不到八萬兩用在災民身上。
八萬兩分到幾十萬無家可歸、田地絕收的災民身上,就像朝廷給他們一人分了一個饅頭,甚至可能還是餿的。
這已不僅是貪腐,而是將百姓的命真當作了草芥。
如此——
災民們能不罵官員,能不罵朝廷,能不罵皇帝嗎?
“這群狗東西,竟敢如此貪朕的錢,朕要殺光了他們!”小萬歷攥著拳頭說道。
這時。
馮保說道:“陛下,朝廷再次撥糧,撫慰災民,已是必然。”
“但這三道巡察公文是不是先壓下來或隱瞞一些內容,不然……不然……輿情鼎沸,民意洶洶,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暴亂。”
說罷,他還特意看了陳瓚一眼。
小萬歷瞬間明白馮保之意。
“75萬兩賑災銀,災用不足8萬兩”的賑災成果若傳開。
首先開罵的一定是言官。
并且會從小萬歷開始,將內閣、六部,再到遼東地方的所有主事官員都彈劾一遍。
吏治腐敗,地方貪墨,那就是皇帝治理無方之過。
內閣統管國政、六部分管國政,自然也有罪。
地方官員要么瀆職,要么同流合污,自然是一個也跑不了。
小萬歷隱約覺得自己可能又要寫罪己詔了!
并且。
此事若載入史冊,那感覺,就像穿著龍袍掉進茅坑一樣。
這個臭名,小萬歷不想背。
……
小萬歷看向陳瓚,問道:“陳總憲,你以為呢?”
陳瓚拱手道:“啟稟陛下,臣無良策,臣以為應將此事立即告知內閣,令內閣拿出一個主意。”
陳瓚知曉小萬歷如此問,是想讓他也支持將此事隱瞞下來。
但他作為言官之首,若做此事被發現,將名聲盡毀。
他又不能怒斥小皇帝,故而將內閣抬了出來。
一旁。
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還未等小萬歷問他,便躬身拱手道:“臣盡遵陛下吩咐。”
錦衣衛,不用有思想,全聽皇帝之命,便不會錯。
小萬歷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