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午門內東側,內閣值房。
沈念進門還未行禮,張居正便指了指不遠處的書案,道:“子珩,看完上面的三份公文再回話。”
“是,老師。”沈念微微拱手,拿起公文看了起來。
片刻后。
沈念倒吸一口涼氣,大腦飛速運轉起來。
75萬兩賑災銀,災用不足8萬兩,實在是駭人聽聞!
此消息一旦公布。
朝堂民間,必然滿是言官與讀書人的指責謾罵之聲。
他瞬間明白今日的日講為何取消,以及這份巡察公文為何沒有出現在他的桌前。
有人想要將此丑聞遮掩下去。
但顯然不是張居正。
張居正若要掩蓋此公文,必然不會令沈念這個負責記撰御前章奏的史官來看。
依照他對張居正的了解,定然是張居正欲讓小萬歷寫罪己詔。
然后李太后、小萬歷、馮保為了維護皇家尊嚴、皇帝體面,拒而不從。
雙方產生了矛盾。
沈念細細一想。
張居正讓他看這三道巡察奏疏,應該是想聽一聽他的看法,以及如何做才能讓李太后與小萬歷妥協。
沈念的“急智”之名,在各個京師官場都是非常出名的。
沈念思索一番,將三份巡察公文放在書案上。
張居正抬眼看向沈念,道:“子珩,你如何想?”
他喚來沈念。
主要是沈念乃是眾日講官中最受皇帝喜歡的一個,也了解皇帝的脾氣。
沈念朝前走了兩步,微微拱手。
“老師,學生以為此事雖會造成民怨滔天、朝堂混亂,但絕不可瞞,此乃我大明之疾,必須公示,給天下萬民一個交待!”
“除再次賑濟災民,減免遼東賦稅勞役,嚴懲貪官污吏外,陛下應向天下頒發罪己詔,內閣、六部、遼東軍政主官都應被懲,另外,學生……學生建議陛下頒布罪己詔后,閣老您應該帶著六部九卿的主官向城郊北的遼東災民致歉,并將后續所有處理結果,以邸報公文的形式,傳遍天下,最好能編撰成書,以留后世……”
張居正無奈一笑,心道:你小子是真敢說啊!
直白來講——
張居正之意是讓皇帝朝著天下百姓磕一個,存留史冊;沈念之意是皇帝與滿朝高官都應該向天下百姓磕一個,存留史冊。
誰磕誰知丟臉。
誰磕誰知史官之筆會在他身上畫上一個污點。
但張居正又認真一想,也明白沈念的用意。
罪己詔,只能堵住天下言官書生的嘴,但沈念這一整套流程下來,不遮不掩,卻可以讓百姓看到朝廷的誠意以及除貪的決心。
這對安撫百姓、避免暴亂,大有裨益。
并且以后也能讓百官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換言之,只有足夠丟臉,才能足夠重視。
張居正緩緩捋動長須。
“老夫愿帶百官前往城郊向遼東災民致歉,但太后與陛下拒頒罪己詔,老夫實在無能為力,恐怕老夫今日若不妥協,明日常朝,陛下仍會曠朝!”
“你可有良策?”
沈念想了想,道:“學生以為,勸說太后較難,然說服陛下,再使得陛下說服太后較易,學生愿意嘗試一番。”
“好,你代表老夫,立即去找馮公公,勸慰陛下同意這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