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數日,便是三年一次的鄉試考期。
沈念在文廟前都能聽到一旁國子監內監生的讀書聲。
自從被沈念罵作廢物后,監生們老實了許多。
文廟兩側,官兵們封控的區域之外,還站著諸多書生文人。
這些人圍觀皇帝祭祀先圣先師,大多是想沾沾福氣,盼著今年能中舉人,明年年初能中進士。
當然,也有一些純粹湊熱鬧的百姓,只是想看一看皇家的儀仗。
不多時。
小萬歷駕到,一眾書生文人紛紛下跪行禮。
旋即。
小萬歷攜眾日講官入文廟,在太常寺官員的引領下,開始進入正祭流程。
首先是迎神,樂工擊柷奏樂,王錫爵宣讀祝文。
然后是初獻禮(面向孔子),亞獻禮(四配:顏回、曾參、子思、孟子),終獻(十二哲:孔門弟子、朱熹等)。
最后還有撤饌與送神。
小萬歷親自焚燒祝文與奠帛,寓意祭祀之禮已傳遞到了神明那里。
就在沈念以為此祭祀即將結束之時,突然聽到一陣哭聲。
哭聲越來越響亮。
全是男聲,聽其聲勢,絕不會少于三十人,聲源就在西側的圍墻之外。
這一刻。
沈念的腦海里不由得冒出兩個字:哭廟。
哭廟,是文人士子因有冤屈而通過在文廟前哭泣向官府申訴的一種行為。
多見于江南士紳。
因哭訴者大多都有功名,故而這種申訴行為是被官府認可的。
但在皇帝面前哭訴,還是頭一遭。
小萬歷面帶疑惑,望向哭聲方向,然后給了一旁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曹威一個眼神,后者便立即朝著外面跑去。
小萬歷也知曉書生哭廟為何意。
圍墻之外,哭喊聲甚大,不時還傳來辯駁之聲。
只是因聲音嘈雜,并聽不清楚在辯論什么內容。
小萬歷望著面前的祝文與奠帛緩緩燒為灰燼,等待著曹威回話。
很快,曹威快步跑了過來。
“啟稟陛下,文廟西側圍墻外聚集了五十多名書生,他們跪地哭泣,請求朝廷允許民間私創書院、允許生員言政。”
聽到此話,一些官員不由得看向張居正。
去年五月,張居正呈遞《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疏》,共計十八條。
其中最重要的兩條便是不許私創書院,不準生員言政。
曹威又道:“張閣老的二公子也在圍墻外,他聽到這些書生哭廟,怒斥他們不務學業,還與他們論辯了起來。”
張居正的二公子,名為張嗣修,將在本月參加鄉試,大概率能考中舉人,然后在明年年初參加會試。
小萬歷看向曹威,問道:“將為首哭廟者與張家二公子都帶進來。”
“是!”曹威拱手道。
隨即,馮保為小萬歷搬來御座,后者坐了下來。
……
片刻后。
三名布衫書生跟著曹威快步走了進來。
沈念抬頭一看,發現眼前的三人,他全認識。
一個名為沈懋學,舉人,王陽明的徒孫,當下名士,明年會試狀元的最熱門人選。
一個名為湯顯祖,舉人,與沈念有過一面之緣,也是王學弟子,曾受教于泰州學派的主要人物羅汝芳。
還有一個,便是張居正的二公子,二十四歲的張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