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偏殿內,沈念以起居注官兼文學侍從,站在御案一側。
馮保則是站在一旁幫助小萬歷批紅。
唰!唰!唰!
小萬歷翻閱奏疏,提筆批復的基本都是兩個字:如擬。
如擬,就是依照內閣票擬執行。
小萬歷自繼位以來,寫的最多的批語就是這兩個字。
即使不同意內閣的建議也不會直接反駁,而是批復三個字:知道了。
知道了,意味著:看到了,但先擱置一旁,再議。
這三個字,小萬歷也很少批復。
因為如此批復。
意味著質疑內閣閣臣的票擬能力,若每月超過三次,內閣閣臣是要主動請辭的。
曾經。
嘉靖皇帝與隆慶皇帝駁斥內閣的建議或讓內閣率先知曉他的圣意,是通過司禮監太監。
但如今。
兼管東廠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雖說對小萬歷甚好,但一旦遇到公事,基本就是執行李太后或張居正的旨意。
這讓小萬歷覺得,除了自己在常朝上有些存在感外,批閱奏疏不過是例行公務,主要還是學習政事,而非料理政事。
就在這時。
小萬歷閱罷一道奏疏后,遲疑了一下,批復道:“知道了。”
一旁的馮保遠遠看到小萬歷落筆,便知曉批閱的不是:如擬。
他連忙走到小萬歷身邊,問道:“陛下,此奏疏可有問題?要不要喚首輔召對?”
小萬歷微微搖頭,然后看向沈念。
“沈編修,此乃工部拒絕修繕慈慶宮與慈寧宮的奏疏。兩位皇太后為朕籌備大婚,修繕一下宮殿難道不行嗎?”
“元輔屢次教導朕躬行儉約,朕在日常用度上并無奢靡之舉,然慈慶宮與慈寧宮乃是兩位皇太后的常御之所,讓她們住的舒服一些,朕也算盡了孝道,難道不行嗎?內帑并不是沒錢!”
沈念面帶微笑,拱手道:“陛下,孝在心而不在錢,陛下日日問安,仁孝之名,天下皆知。工部拒修慈慶宮與慈寧宮,實因兩宮曾在萬歷二年便大修過,當下壯麗恢宏如故,不必耗費工部的工役用度。”
聽到此話。
小萬歷撇嘴看向沈念,道:“你剛才所言,與元輔的票擬幾乎一模一樣,你真是越來越像元輔了!”
“謝陛下夸贊,臣距離元輔還差得遠!”沈念厚臉說道,就當作小萬歷是在夸贊他。
小萬歷面帶無奈,看向奏疏。
“天下的士紳商人,窮奢極侈、揮金如土,吃喝用度,皆僭越禮制,莫以為朕不知曉,還有南京那群官員,日日官宴、家宴、在名剎園林中飲酒聚會、談禪說玄,莫以為朕不知曉?先帝也常將躬行儉約掛在嘴邊,但何曾儉約過……”
聽到此話,沈念迅速走出,道:“陛下,不可亂言!”
“朕不說了,不說了!”小萬歷再次低頭批閱奏疏。
馮保與沈念二人在時,他特別喜歡發牢騷。
他知曉馮保會為他保密,知曉沈念不會將這種無來由的廢話記錄在起居注上。
此刻,在小萬歷眼里。
所謂的“為帝者,應躬行儉約”只是一種做給別人看的面子活兒。
為維持皇家體面,為彰顯皇家氣質,根本不可能勤儉度日。
沈念對小萬歷說出此話并不感到奇怪。
雖然小萬歷不出宮,但是從一眾錦衣衛的口中,從馮保的口中,從一堆閑書中,怎能不知當下的士紳巨商都崇尚豪奢!
當世之風,豪奢者眾,崇尚儉約者寡。
一些商人的家宴,都是金杯銀碗,上百道菜肴,堪比皇家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