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參判,這是你的兩個兒子寫的?”
崔蓋國點了點頭,正色道:“沈編修,你確有幾分才能,但沒想到如此不守官場之規,你這些行徑,依照大明律,理應罷黜!”
說罷,他看向馬自強,等待馬自強給出一個說法。
馬自強緩了緩,看向崔允赫與崔允俊。
“皇上允許你們入翰林,是求教的,是促進兩國史官交流的,不是讓你們羅織我翰林院史官的罪名的!
崔蓋國一愣。
沒想到馬自強竟然率先指責自己的兒子。
“馬學士,你太護短了吧!這七宗罪,若捅到內閣,捅到皇上那里去,恐怕你也將受懲,我們父子幫助大明懲戒尸位素餐的官員,難道有錯嗎?”
馬自強沒有理會崔蓋國,而是扭臉從書柜的文牘中找出來兩份文書。
“崔參判,上個月十八日,陛下關心史館官員身體,特準史館官員白晝小憩,不超過一個時辰即可,你們所言的白晝偃臥公署,不算罪名。”
“其次,因沈念之子,尚在襁褓,經常哭鬧,陛下特準沈念在完成公務的情況下,可提前半個時辰回家,持續到今年年底,你們所言的擅離職守,違例提前放衙之罪,亦不成立。”
“還有史館失儀之罪,不過就是衣冠不整,根本算不得罪名。”
說罷,馬自強將文書遞給崔蓋國。
小萬歷特準史館官員白晝小憩與特準沈念可提前半個時辰回家的事情都寫在上面。
至于史館失儀,本就是牽強之罪。
眨眼間,七宗罪變成了四宗罪。
馬自強從桌子上又拿起一份文書,道:“此乃午后,沈編修撰寫的二位公子在翰林七日學的總結文書,你細看一番,便知其余四宗罪是否成立。”
這一刻,崔蓋國父子三人都有些緊張,當即圍在一起看了起來。
文書內。
沈念詳細撰寫了對翰林七日課的安排與用意。
第一日、第二日,檢閱謄寫案牘。
此乃修史官的基本功。
沈念需要知曉他們的基礎能力后,方能確定教授他們什么。
翰林院的一名合格史官,一日至少能完成上百份案牘,然崔允赫與崔允俊二人加起來,兩日才完成一百二十余份。
沈念對他們的評價是:辭章不工,下之下。
大明官學私學,評定學生考績,一般分為三等九級。
上等,即上之上,上之中,上之下;中等:即中之上、中之中,中之下;下等:即下之上,下之中,下之下。
下之下,可謂是最差之流。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沈念欲讓他們參與到一眾檢討、編修、修撰的議史議典中,從中學習修史技巧。
然而二人幾乎是一言不發,崔允赫開口了幾次,所言還都是錯的。
沈念對他們的評價是:下之中。
第六日,沈念稱讓他們跟著翰林院孔目去藏書庫學習目錄學,然二人只是閑逛,更可恨的是,入夜之后竟然去了勾欄胡同,半夜方歸。
有錦衣衛在,沈念很容易知曉他們的行為。
至于第七日。
沈念以為他們可能是對前幾日的修史內容,暗自記在心中,故而出題考試。
哪曾想,二人完全就是胡編亂做,得到的考績評價是:下之下。
最后。
沈念給二人的整體評價是:辭章不工,天資愚鈍,秉性難持,非史筆之器,宜更業!
直白來講:壓根不是做史官的料兒,建議轉職。
但是——
沈念心善,覺得此等評價會破壞大明與朝鮮的宗藩關系,會令崔蓋國父子三人臉上無光,回國受懲。
故而他建議,將總體評價改為:文心稍遜,天資尚可,秉性上乘,多加磨練,可為撰著國史之官。
如此,他們方便謝恩,皇上還會給予他們獎賞。
在三人快看完之時。
馬自強將二人的考卷,將沈念批閱的二人前兩日的文牘全都拿了出來,讓崔蓋國仔細觀看。
稍傾。
學士廳徹底安靜下來。
沈念撰寫此總結書,本來是證明自己教了許多但對方沒有認真學,也沒有學會。
但沒想到對方竟然整出來了他的七宗罪。
而今,這份總結書便是最好的反駁。